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業委員會為適應能源領域的形勢發展需要,不斷促進我國能源科技事業的發展,2018年1月16日,中國能源研究會正式通過成立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業委員會的決定,中國廣核集團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為核能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支撐單位。2018年5月4日,中國能源研究會[1]在蘇州召開核能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機構簡介

核能專業委員會定位為中國核能科技工作者和熱心核能事業的各界人士組成的學術團體,旨在團結核能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促進核能政策和科技研究工作,積極開展和推動國內、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核能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往,促進中國核能事業的發展;為中國經濟、能源、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做出貢獻。

發展目標

核能專業委員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王禹民牽頭並擔任主任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譚建生擔任常務副主任委員,首席專家邀請了杜祥琬、詹文龍、鄭建超、葉奇蓁、王乃彥、徐大懋、柴之芳、張東曉、劉科院士擔任。核能專業委員會的發展目標是打造成為中國核能領域政策和技術研究的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之一,為中國核能領域的重大技術經濟決策提供諮詢和建議,促進國內外核能技術的交流,並在核能領域為眾多的企業提供培訓和技術服務,成為國家能源管理部門和企業間聯繫的橋樑和紐帶。

相關資訊

省部共建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商會在京召開

近日,科技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在科技部召開了省部共建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題協商會[2]。小編從會上了解到,該實驗室建設下一步要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創新機制、科學管理,創建高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基地。

據悉,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土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學優勢和核學科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江西省核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是2010年經科技部批准立項進行建設的培育基地。由工信部錢七虎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金振民院士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東華理工大學孫占學教授現任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2人,正高級職稱42人,副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8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員44人,技術人員16人,管理人員2人;具有博士學位58人,占93.5%。現擁有「新世紀千百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熊盛青、呂慶田)、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陳煥文、肖化雲)、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孫占學、郭福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陳煥文、樂長高)、「贛鄱英才555工程」優秀人才8人等優秀人才。

建成了科技創新團隊11個,其中孫占學教授所帶領的「鈾資源勘查與鈾礦產品提取技術」團隊為國防科工局的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其研發了一套面向複雜難處理鈾礦石的微生物堆浸工藝技術,尤其是「人造酸性鈾礦堆微生物溶浸技術」顯着降低了酸耗,縮短了浸出周期,提高了鈾的浸出率,推廣應用效果顯着,該項成果2015年通過省部級鑑定,被國內同行權威專家認為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陳煥文博士所帶領的「質譜科學儀器知識創新」團隊和「直接質譜方法研究」創新團隊分別入選江西省「六個一」工程科學創新團隊和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重點開展各種實際樣品直接質譜分析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型儀器研製及應用方法開發和推廣示範等工作,建成了質譜科學與儀器領域的「基礎研究—儀器研製—應用開發—示範推廣」全鏈條創新體系,為鈾資源開發、放射性核素測定及核質譜儀器研製奠定夯實的基礎。

湯彬教授帶領的「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團隊獲批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上述團隊獲得了省部級級科技獎勵和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評價。這些人才為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核資源與環境領域科學難關的攻克以及豐碩的科研成果的獲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驗室現有四個研究方向:鈾成礦理論與成礦預測、鈾資源勘查方法與技術、鈾資源溶浸方法與技術以及核退役設施治理與環境安全。每個研究方向着重於基礎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為核資源與環境領域的發展提供創新動力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研究會成立分析報告,豆丁網,2012-12-02
  2. 商會成立大會詳細流程,搜狐,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