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物數所」)是由原武漢物理所(始建於1958年)和武漢數學物理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始建於1957年)於1996年合併而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建成為以核磁共振波譜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和數學物理研究為主,積極開展原子頻標等高技術研發,同時致力於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綜合型國立研究所。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493人,在學研究生281人,其中碩士生161人、博士生120人,在站博士後32人;共有6個科研部門以及1個創新與發展中心。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研究室。

1958年中國科學院武漢電子研究所成立。

1959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研究室擴建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計算技術暨自動化研究所。

1961年中國科學院武漢電子研究所同中南五省的廣州電子學與半導體研究所等十二個研究所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南電子研究所。

1962年中國科學院中南電子研究所併入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並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

1970年中國科學院中南物理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湖北物理研究所。

1978年中國科學院湖北物理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

1979年中國科學院數學計算技術暨自動化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所。

1986-1988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建成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6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合併組建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2001年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批准,「武漢磁共振研究中心」於2001年建立,依附于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1],該所為掛靠單位。

2003年經中國科學院認可,該所與上海光機所聯合設立「中國科學院冷原子物理中心」。

2003年,該所與華中科技大學等共同組建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人員編制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493人,其中科技人員289人(正高級科技人員58人,副高級科技人員11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2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中國科學院「引進傑出技術人才」2人、「現有關鍵技術人才」2人、美國霍華德·休斯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和院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5人。另有1個國家創新群體、2個中科院-國家外專局國際創新團隊、2個中科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

視頻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相關視頻

中國科學院宣傳片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招生宣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