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學數據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學數據中心近日,我所湖泊-流域科學數據中心(以下簡稱「數據中心」) 在中國科學院數據中心主任會議上被認證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頒發,No.005);在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2021年度專家委員會會議上,獲第一批分中心授牌「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湖泊-流域分中心」(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頒發,簡稱「湖泊-流域分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安芷生、陸大道,中國工程院院士[1]孫九林、趙春江和張佳寶,以及來自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機構簡介

數據中心是研究所重要支撐部門。自2008年成立以來,中心聚焦湖泊流域數據服務與發掘分析,致力於湖泊流域科學數據的收集、整編、加工、集成與共享;中心建設有全國時間跨度最長(1960s-2010s)、空間範圍最廣(全球-全國)全要素最完整的湖泊數據庫,包含800多萬條、總量60TB的數據記錄;目前通過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湖泊-流域分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科學數據中心兩個共享網站向國內外提供支持,年均訪問量達40萬人次。

未來,數據中心將進一步立足定位、發揮優勢,面向所內外提供數據服務,建設成為國內外湖泊流域學科知名、權威的科學數據中心。

相關資訊

長江河流—河口連續體產甲烷途徑及甲烷釋放的歷史演變取得進展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微生物驅動的產甲烷過程貢獻了全球85%的大氣甲烷增量。儘管河流僅占地表面積的0.58%,其仍是多個生態系統間碳元素遷移轉化的重要紐帶。

據估算,全球河流每年向大氣中釋放30.5Tg的甲烷。然而,目前對於河流生態系統中的產甲烷途徑認識不足;此外,築壩顯着改變了河流水文特徵及元素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但築壩對河流甲烷釋放的影響尚不清楚。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吳慶龍研究員團隊李彪博士[2]等以長江河流—河口連續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原位甲烷碳同位素分析、基於mcrA基因的擴增子測序、功能預測和底物添加培養試驗等闡明了該區域的主要產甲烷途徑;隨後根據該途徑構建了產甲烷底物和甲烷釋放的線性模型,結合產甲烷底物的歷史數據,回溯了三峽大壩修築前後,下遊河段甲烷釋放的歷史演變規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