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是多學科、綜合性、國家級的民族問題專業研究機構。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和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62年兩所合併為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77年歸屬新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1]

研究所以民族學人類學為平台,以人類社會民族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通過田野調查、文獻研究、實驗研究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開展我國民族歷史語言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宗教文字文獻和世界民族問題等學科基礎理論與應用對策的研究。

研究所概況

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2002年10月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在職人員161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員62人,分屬於25個民族成份。現有高級研究人員74人。現任所長為郝時遠研究員。

該所系多學科、綜合性國家級研究機構,以人類社會民族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以民族學、人類學為平台,通過田野調查和文獻搜集以及相關技術手段開展民族歷史、語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文字、文獻和國際問題等學科和諸多專業方向的研究。

下設民族理論、民族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宗教文化、影視人類學、民族古文獻、南方民族語言、北方民族語言、經濟與社會發展、語音學計算語言學、世界民族11個研究室;設圖書館和網絡信息中心。主辦《民族研究》、《民族語文》、《世界民族》雜誌,編輯出版《中國民族研究年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西夏文化、海外華人、蒙古學和藏族歷史文化5個院屬研究中心依託於該所。中國民族研究團體聯合會設在該所,並管理中國民族理論、中國民族學、中國世界民族、中國民族史、中國民族語言、中國民族古文字、中國突厥語等全國性的學術團體。

學術成果

建所40多年來,完成了大規模的民族識別、社會歷史和語言調查,編寫完成了《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的部分著作;完成了於1993年開始的《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第一期)等重大項目,編繪出版了《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集》,出版專著500餘種,譯著100餘種,資料集、論文集300餘種,工具書100餘種,公開發表論文3000餘篇,拍攝民族學人類學影視片70餘部(集)[2]

該所與美、加、日、俄、德、法等20餘個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有關科研機構保持着學術交流和關係,併合作出版《世界的書面語?中國卷》(中、英文版)等學術著作。

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相關視頻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四十周年宣傳片
少數民族語言保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