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成立於201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的關心領導下發展迅速,在相關領域開展協同合作學術團體的作用日益顯着。深入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疾病防控的戰略目標之一,同時尋找和轉化特異有效性藥物等治療靶分子的社會需求則顯得非常迫切。生物活性小分子通過協同、拮抗、修飾而形成的複雜調節網絡廣泛參與病理生理過程,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近些年來,我國從事生物活性小分子病理生理機制及其轉化醫學研究的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產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體現多學科交叉的學術成果,參與國內外相關學術交流也非常活躍。因此,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生物活性小分子研究工作者的聯繫與交流,加強生物活性小分子學術研究的合作與創新,更好地推動我國生物活性小分子研究的發展與繁榮,南京醫科大學季勇教授牽頭聯合多位本領域着名專家於2017年向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申請[1]成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於2018年獲批正式成立,致力於進一步推動國內,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產生高水平突破成果,為推進健康中國作出重要的貢獻。

目錄

二、歷屆專業委員會組成及主要學術活動

1. 歷屆專業委員會

第一屆專業委員會(2018年~2022年)

主任委員:季勇 (南京醫科大學)

副主任委員:杜軍保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卜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朱依純 (復旦大學),張志仁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秘書:陳宏山 (南京醫科大學)

全國委員 (按姓氏拼音排序):初文峰,陳宏山,杜軍保,單志新,耿彬,龔惠,黃崢嶸,姜長濤,金紅芳,蔣宏峰,季勇,鞠振宇,李梢,彭軍,卜軍,曲愛娟,秦樹存,齊永芬,唐婷婷,王凱平,王建勛,肖俊傑,楊力明,鍾久昌,張偉麗,周永,朱依純,朱依諄,張志仁

2. 主要學術活動

1.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醫科大學召開

2019年5月6日,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醫科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主辦,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江蘇省心腦血管藥物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江蘇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預重點實驗室以及江蘇省心血管病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等多部門協辦。大會邀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張幼怡教授、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副理事長陳琪教授、北京大學唐朝樞教授和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長青教授。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張幼怡教授為季勇教授頒發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聘書,新當選首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季勇教授為4位副主任委員和25位委員頒發聘書。

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與會委員及嘉賓合影

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首屆學術研討會委員專家作精彩報告

三、生物活性小分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一屆主任委員:季勇

季勇,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副校長。江蘇省心腦血管藥物重點實驗室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英國藥理學報(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亞洲區副主編;中國病理生理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藥理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會脂質與脂蛋白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學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一直從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藥物防治研究。先後主持科技部「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及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在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Hepat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雜誌上發表多項重要成果。研究成果先後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及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