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1:400萬中國大地構造圖的說明書,論述中國大地構造的理論專著。黃汲清指導,任紀舜、姜春發、張正坤、秦德余執筆。198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6章,約18.4萬字。第1章方法和理論,闡述了歷史分析法和幾個大地構造理論問題。第2章中國構造旋迴劃分,從時間上劃分出阜平、五台、中條、武陵、揚子、興凱、加里東、華力西、阿爾卑斯等旋迴,後者又進一步分為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3個亞旋迴。第3章中國主要構造單元簡述,在空間上把中國劃分為中朝准地台、揚子准地台、塔里木地台和南海地台,薩彥—額爾古納、天山—興安、崑崙—秦嶺、滇藏、喜馬拉雅、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島弧等地槽褶皺區,以及中國東部陸緣盆地和邊緣海盆。第4章中國地槽及其主要特點,把中國地槽區概括為古亞洲構造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和濱(環)太平洋構造域,並論述了地槽的分類,地槽的發生和轉化,以及地槽的多旋迴發展。第5章中國的深斷裂和深層構造,綜合分析了中國境內143條主要斷裂,其中有10餘條超岩石圈斷裂,80餘條岩石圈斷裂和為數更多的殼斷裂。第6章中國大地構造演化,劃分出太古及老元古巨旋迴—中朝准地台之逐步形成,新元古巨旋迴—中國地台之形成,興凱旋迴—古中國地台的解體,早新地巨旋迴—古亞洲之逐步形成,晚新地巨旋迴—濱(環)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的形成和發展。

本書運用多旋迴構造運動觀點,並吸收板塊構造研究的成果,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是中國大地構造的重要理論著作。

作者簡介

黃汲清(1904—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前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地槽發展多旋迴學說的創始人。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 相關視頻

地質學第10節:岩漿作用
地質學專業導論 | 第一講--地質學專業內涵特點(上)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