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國家級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國家級地質公園LOGO原圖鏈接來自 易網訂閱 的圖片

中國國家級地質公園,通稱國家地質公園,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蹟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發展簡史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計劃其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機構推動的「全球地質景點計劃」的試點計劃。該計劃首先於1972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被提出。1989年正式啟動。中國大陸國務院的國土資源部在2000年8月正式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和評審機制。中國大陸已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218處。

2019年9月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驗收並正式命名了7處國家地質公園和1處國家礦山公園。至此,我國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增至214處,正式命名的國家礦山公園增至34處。新命名的7處國家地質公園包括遼寧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崗岩國家地質公園、江蘇連雲港花果山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靈璧磬雲山國家地質公園[1]、福建平和靈通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江西石城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通道萬佛山國家地質公園。新命名的1處國家礦山公園為河北任丘華北油田國家礦山公園。

由來

地質遺蹟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受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自然產物,它不僅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會後發布了「人類環境宣言」,由此拉開了世界環境保護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17屆大會,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其旨在各成員國將本領域內具有世界保護意義的地點納入「世界遺產名錄」,通過國際合作,對其進行保護,並成立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由此宣告全球性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啟動。截至2003年7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締約國已由144個發展至176個,128個國家的754個世界遺產分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582個,自然遺產149個,而涵蓋文化與自然遺產者23個。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地科聯(IUGS)、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華盛頓成立了「全球地質及古生物遺址名錄」計劃,目的是選擇適當的地質遺址作為納入世界遺產的候選名錄。1996年改名為「地質景點計劃」。199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象的景點形成全球性網絡」計劃,即從各國(地區)推薦的地質遺產地中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區納入地質公園,其目的是使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永續發展。1999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56次常務委員會議中提出了建立地質公園計劃(UNESCO Geoparks),目標是在全球建立500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每年擬建20個;並確定中國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計劃試點國之一[2]

地質遺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每個國家公民均有保護的權利及義務,而國土資源部(原地質礦產部)則負責對其實施監督管理。1984年前該項工作只是作為其它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部分保護內容;1984年後,原地質礦產部着手有計劃地開展調研工作,組織制定規劃及規章的編制,將該項工作納入了正軌,並先後於1987年、1995年頒布了《關於建立地質自然保護區的規定》及《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自1985年建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天津薊縣)後,地質遺蹟保護區的建立得到較快的發展。國土資源部成立以來又組織起草了有關地質遺蹟管理辦法,並召開相關會議,促進該項工作的進展。

在中國,為配合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國土資源部於2000年8月成立了國家地質遺蹟保護(地質公園)領導小組,及國家地質遺蹟(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制定了有關申報、評選辦法。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蹟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由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中國已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85個。

視頻

中國國家級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