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原名《中國古代社會史》。關於中國奴隸社會起源與特徵的歷史論著。侯外廬(見「中國思想通史」)著。1948年新知書局出版。1955年,經過修訂後易為今名出版,1963年再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14章。依次為:亞細亞古代社會規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與亞細亞生產方式;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具體路徑;古文獻中最初所表現的文明人類;中國古代「城市國家」的起源及其發展;周代「城市國家」及其亞細亞特性;中國古代氏族貴族專政與統治階級的起源;中國古代政治的變遷;周代的商人與自由民;古文獻中最初所表現的道德起源;中國古代國民晚出與賢人考——特別的自由民路徑;中國古代氏族貴族專政理論的修正與否定——國家和法權的學說;中國古代社會秦國文明的源流;中國古代的變法運動。對於中國奴隸社會的上下斷限及其特徵,本書進行深入地探討,在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具體說明、中國城市國家的起源和發展、中國古代變法的特殊路徑、國民階級在中國古代的難產和形成、氏族制在中國古代殘餘的意義、以及土地國有的大生產制等等問題上,都有獨到的見解。
本書認為:奴隸社會的產生是有不同途徑的。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文獻上,所謂「古典的古代」、「亞細亞的古代」,都是指奴隸社會。但是兩者的序列卻不一定是亞細亞在前。「古典的古代」是革命的途徑;「亞細亞的古代」卻是改良的途徑。前者是所謂「正常發育」的文明的「小孩」;後者是所謂「早熟」的文明的「小孩」,用中國古文獻的話來說,便是「其命維新」的奴隸社會。從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獨特理解出發,本書構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中國奴隸社會史體系。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