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和抗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中和抗體是中國科技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中和抗體是由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分泌的一種可溶性蛋白病毒侵入人體之後,免疫細胞把中和蛋白分泌到血液里,後者與血液里的病毒顆粒結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破壞病毒顆粒,這樣就把病毒「中和」掉了。

用途

由於中和抗體是在病毒進入細胞之前破壞病毒的,所以,如果在接觸HIV病毒之前體內就有抗體的話,就能夠預防HIV感染。研究者希望研製出一種使人產生中和抗體的HIV疫苗,現有的疫苗如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都是使接種者產生中和抗體以抵禦病毒的。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