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基督教的國際問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中華基督教的國際問題》是趙紫宸所著作品,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

不愛國而談愛世界的人,為人是妄人,為言是妄言;徒愛己國,而把別國為魚肉,別國文化為芻狗的人,為人是賊人,為言是賊言。賊人可以暫時得勝利,妄人必定永遠受欺凌。因為愛國與愛世兩端,在古代雖難並峙而同存,在今世雖難實現而兩立,在將來則必需於人類生活中得到統一,達到愛國即是愛世,愛世即是愛國的情勢。現在的世界還是作戰的世界,戰則流血。流血而利,則流血必無倦止的一日;流血而大不利,那末,殺人的人,才要拭其刀劍,變其威儀,以應付他人;滅國的國,也要減其艦舸,削其甲兵,以應付他國。其間實無所謂愛,不過以機械易機械而已。一旦殺人之道復行,那末,能殺人以自肥者依舊殺人而已矣。

於是國際問題的發生、的研究、的解決,皆似乎有待於一種生活,使妄人可以化為真人,賊人可以化為善人。這種生活,基督教自謂有之;不寧有之,且能普及之而發生效力。基督教願人類能把耶穌的生活與精神,收吸到心血里去,培養着,試驗着,使人的習慣、態度、思想,都要經一度的改變。更願延長這個試驗期,不要因暫時的失敗而失望,那末國家主義便可與國際主義相輔不悖了。

但是討論國際問題的人,往往容易舉頭天外,大放厥辭,其實執柯伐柯,其則不遠,我等即在教會內觀察就是了。中國教會是國際生活的試驗室;倘使教會在這種生活上,因了種族政治的關係,不能得到美滿的結果,她的使命,到幾時才能完成呢?基督教高談國際主義,宣傳國際和平,果然很好,但在今日卻有「反求諸其身」的需要,須有「請自隗始」的覺悟。基督教在今日,倘使「舍近而圖遠,舍本而逐末」,豈不要「我躬不閱,遑恤我後」麼?在駐留我華的教會裡,各族共存,彼此互輔。有生活的實驗,然後有感想的發生,而概念隨之。百餘年間,其潛者已轉而為顯,其微者已見而為著。我們倘將教會內部的國際生活分析一下,便可瞭然於以下幾種覺悟。

(一)國際的友誼,當以國際的個人互有的交情為根基,尤當以平民的國際交誼為根基。教會中牧師與教友,有此種交誼;教會學校中教員與學生,有此種交誼;教會一切機關中,中西領袖及供職者中間,有此種交誼。各族共圖,長居一處,故有思想、情愫上深切的交入。西國人士可以因此而深入我國人的心理,透進我國文化的精神。中國人與西國人互相切磋,也有同等的感悟,於是雙方發生正解,產出了彼此欣賞的情意。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趙紫宸(1888—1979),舉世公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奠基人,基督教詩人。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碩士,東吳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神學博士。任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校務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學的薰陶,終生努力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神學精華進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國基督教神學、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目。

神學(theology),又稱聖經學。是歐洲著名的經院哲學的前身。最早的神學起源於聖保羅[1],聖保羅用基督的話語來解釋天地奧秘、人生百態,遂成神學之基礎。5世紀左右,聖安東尼奧用聖經來補充他自己的元素論,進一步為神學奠定基礎。到了中世紀早期,神學家只是對基督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注釋。到11世紀,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而辯證法也成為經院哲學的基礎。並日益成為神學的理論基礎。而教授神學的學校即為神學院。最早的神學院是的巴黎大學,羅馬大學後來居上,成為當時羅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學院。13至15世紀的樞機主教[2]大多從這裡畢業。當今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羅馬大學神學院的神學院長。

編者簡介

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60餘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