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的陳列內容分為《毛澤東回鄉親手創建》、《崢嶸歲月的戰鬥堡壘》、《閣樓宣誓的韶山「五傑」》及《世代傳承的不朽精神》等四個部分。至今當地已研發了以毛主席六位親人和「韶山五傑」為代表的彰顯韶山精神的紅色文化精品課程,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1]基地在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簡介
在展館所在地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群雕,一間閣樓上,4人圍坐在桌前,青年毛澤東站在桌子旁,向他們講述着什麼,閣樓的牆上,還掛着一面鮮艷的黨旗,這處景觀描述的正是1925年毛澤東回到韶山創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故事。
1925年2月6日,毛澤東攜妻兒回到韶山,創辦了農民夜校,開展農民運動。韶山特別支部是毛澤東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將所在地區黨的工作重心向農村轉移的最初示範,同時也是中國農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標誌。到1925年底,中共韶山支部的黨員發展到110多人,建立了7個支部,特別支部隨之升格為中共韶山總支。革命的星星之火,開始在韶山形成燎原之勢。
在韶山村村部的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我們看到的一張張灰白的照片、一份份泛黃的史料,都仿佛在敘說當年的激情與悲壯。革命戰爭年代,韶山先後有1598人為革命獻身,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認定為革命烈士[2]。他們用生命鑄就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
視頻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搜狐,2019-11-25
- ↑ 探訪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有144人被認定革命烈士,搜狐,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