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社會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性社會學》,人類社會學著作。B.馬林諾夫斯基著於1927年。中譯本1934年出版,李安宅譯,1986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影印再版。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將梅蘭內西亞母系社會裡的性和歐洲父系社會裡的性作了社會學的比較,研究了它們的關係。同時,還比較了動物生活與人類生活裡面的性。本書中譯本共有4篇及附錄。第1篇「意識的形成」,探討了父權與母權家庭,研究了嬰兒,兒童以及少年時期的性慾。第2篇「傳統的鏡影」,討論了母權社會的意識和神話、反常、夢想等。第3篇「心靈分析和人類學」,着重分析了文化的元始基因以及「殺老」文化的緣由。第4篇「本能與文化」,研究了天然如何過渡到了文化,認為家庭是人類文化的搖藍。人類本能具有可變性。「附錄」為譯者所加。分甲乙兩部分,介紹了人類社會學研究的概況,特別是本書在科學方法上的特殊地位。本書對於人類社會學的研究,特別是兩性社會學的研究,無論就其方法還是其思想,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B.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Ualinonski 1884—1942),英國人類社會學家,父母為波蘭人。曾任倫敦大學人類學教授。1914—1918年曾在梅蘭內西亞實地調查島民社會。他的研究方法成為社會人類學裡面的重要一派——功能學派。主要著作還有《澳大利亞土著的家庭》、《原始宗教與社會分化》、《巫術科學與宗教》、《人的生活》等。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
視頻
兩性社會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