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丘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丘遲

丘遲(464年-508年),字希范,中國南朝文學家,吳興烏程(今屬浙江省湖州市)人。父丘靈鞠,南齊太中大夫,亦為當時知名文人。

丘遲八歲能文,初仕南齊,官至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後投入蕭衍幕中,為其所重,其後蕭衍代齊為帝建立南梁的一應勸進文書均為丘遲所作。天監四年(505年)隨蕭宏北伐,為其記室,以一封《與陳伯之書》成功招降投奔北魏的原南齊將領陳伯之來降,後歷任永嘉太守、拜中書郎,再升任司徒從事中郎。天監七年,以四十五歲卒於官。

丘遲詩文辭采逸麗,亦擅詩,鍾嶸評:「范(范雲)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故當淺於江淹,而秀於任昉。」惜傳世者不多。其代表作即為《與陳伯之書》,情理兼備,是當時駢文中的優秀之作。明朝張溥輯有《丘司空集》。

人物生平

丘遲一生橫跨宋、齊、梁三朝,出生成長於劉宋後期。其父丘靈鞠,也是當時著名文人。

丘遲8歲能文。早年仕於南朝齊,任太學博士、大司馬參軍。因父喪,兩次去職。服喪期滿,任西中郎參軍。母亡,又去職服喪。以秀才後仟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入蕭衍幕為驃騎主簿。梁武帝時,任散騎侍郎、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侍詔文德殿。坐事免職。

梁天監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在任4年。提倡農桑,重視教化,崇尚儉約富民。雖然他的政績史書記載較少,卻是萬曆《溫州府志》中南梁五十五年內入志的兩位郡守之一。任永嘉太守期間所作《永嘉郡教》一文中說「貴郡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

梁天監四年(505年),臨川王蕭宏伐魏,丘遲為諮議參軍兼記室,時陳伯之率軍抗梁,丘遲以一篇《與陳伯之書》打動陳伯之率部歸降,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描寫溫州等江南景色,膾炙人口。

回朝後升中書郎、司空從事中郎(一作司徒從事中郎)。

梁天監七年,卒於任所,年僅44歲。

個人作品

丘遲是南朝齊梁時期重要作家,能詩、工驕文,辭采逸麗,文學成就頗高。他的詩賦作品在齊梁時己為世人所接受,南朝著名文學選本《文選》、《玉台新詠》均錄有其詩文,鍾嶸在《詩品》中將其列入中品,並給予很高的評價。但丘遲文集卻未能流存於世,至遲於元代已散佚。丘遲原有集十一卷,已散佚。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輯其賦2、表5、啟2、教1、書1、銘1、誅1、詩11,計24篇,題為《丘司空集》。由於存世的作品數量有限,丘遲在學界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今人研究也主要集中於對其代表作《與陳伯之書》的解讀,而其生平及其它傳世作品則甚少涉及。[1]

梁書文載

丘遲,字希范,吳興烏程人也。父靈鞠,有才名,仕齊官至太中大夫。遲八歲便屬文,靈鞠常謂「氣骨似我」。黃門郎謝超宗、徵士何點並見而異之。及長,州辟從事,舉秀才,除太學博士。遷大司馬行參軍,遭父憂去職。服闋,除西中郎參軍。累遷殿中郎,以母憂去職。服除,復為殿中郎,遷車騎錄事參軍。高祖平京邑,霸府開,引為驃騎主簿,甚被禮遇。時勸進梁王及殊禮,皆遲文也。高祖踐阼,拜散騎侍郎,俄遷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待詔文德殿。時高祖著《連珠》,詔群臣繼作者數十人,遲文最美。天監三年,出為永嘉太守,在郡不稱職,為有司所糾,高祖愛其才,寢其奏。四年,中軍將軍臨川王宏北伐,遲為諮議參軍,領記室。時陳伯之在北,與魏軍來距,遲以書喻之,伯之遂降。還拜中書郎,遷司徒從事中郎。七年,卒官,時年四十五。所著詩賦行於世。[2]

人物評價

鍾嶸詩品》將丘遲與范雲並列。鍾嶸說「丘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故當淺於江淹,而秀於任昉」(《詩品》)。但他最負盛名的不是詩,而是駢文《與陳伯之書》。陳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朝武將,對梁有功,也有罪。故文章從曉之以大義、動之以真情兩個方面入手來勸降,文辭委婉,情深義明,切中要害。最後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用江南風物打動陳伯之的故國之思,情景交融,清新明麗,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陳伯之接到這封勸降書後,立即率部歸降了梁朝。

丘遲文學成就頗高,辭采逸麗,能詩、工驕文,其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其文《與陳伯之書》委婉曲折、情理兼備,是南朝驕文之不朽名篇。作為南朝齊梁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丘遲是值得重視與研究的。

1、文章妙絕有丘遲,一紙書中百首詩。正在將軍旗鼓處,忽然花雜草長時。

——清代宋湘說詩》(收於《紅杏山房詩鈔·滇蹄集》)

2、豈以千秋爭一時,江南草長憶丘遲。明眸賣瞽笑錢子,徒負夷文作管錐。

山海風華萃永嘉,憑誰挹水溉瓊芽?鳴禽園柳春焉在?望美人兮天一涯。

——張乘健(中國哲學史專家、被稱為「溫州學界三奇士」之一)

家族成員

宗支圖

丘遲是吳興丘氏開基祖丘俊的後代。其家族世系如下:

丘系→丘道真→丘靈鞠→丘遲

參考文獻

  1. 丘遲簡介. [2013-09-28]. 
  2. 梁書. [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