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事翻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世事翻覆》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第七卷。

原文

郁離子與客泛於彭蠡之澤,風雲不興,白日朗照,平湖若砥,魚蝦之出沒皆見,畠如也,豁如也,左之右之無不可者。客曰:「有是哉,泛之樂也!吾得托此以終其身焉足矣!」已而,山之雲出如縷,不頃刻而翳日,風歘然薄石而偃木,鼓穹嵁而雷九淵,輪旋而箕簸焉。客踸不能立,俯而噦,伏而不敢仰視,神逝魄奪如死,曰:「吾往矣!吾終身不敢復來矣!」郁離子曰:「世事亦若是也。夫千乘之君,坐朝而臨群臣,受言接詞,鮮不溫溫然。一朝而怒,莫敢攖其鋒,其何以異於水乎?天下之久安也,人恬不知患。謂之儆不信,而死亡於夢寐者亡限也,無亦知泛之樂而不知之可畏乎。慎兢觀於呂梁,見其觸石而煦沫也,曳足而走曰:『吾何為冒是哉?』沒齒而不涉。君子以為知畏,其賢于海賈遠矣。故三峽之驚湍,望而知其能覆舟也,而蹈之以死者,不有其生者也。知泛之樂而不知風之可畏者,未嘗夫險者也。故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聖人不與也。』言其知禍而弗避也。」

譯文

郁離子和遊客乘在澎湖上浮行,無風無雲,明日朗照,平湖如碈,水中的魚蝦出沒,都能看得見,皎潔,開闊,左右兩邊沒有不能看到的景物。遊客說:「有此美影,是泛舟的樂趣啊!我能得到這樣的享受,終身感到滿足了!」過了一會兒,山上飛出縷縷雲彩,不一會兒烏雲遮住了太陽,忽然狂風颳起沙石並吹倒樹木,吹打深谷峭壁而雷鳴九淵,船如輪旋並劇烈顛簸起來。遊客們跳躍,難以站穩,俯下身就嘔吐,趴下不敢仰視,個個神飛魄散好像要死,有的說:「我快要死了!我這輩子再也不敢來了!」郁離子說:「人世間的事也像這情景一樣,千乘(sheng)之國的君王,坐朝而下臨群臣,受言接詞,很少有不是柔和的樣子。一旦發怒,沒有人敢觸犯他的鋒芒,那和這翻騰的湖水相比有什麼不同呢?天下長久安定了,人們安靜舒適不知有禍患,告訴他災禍的警報,他也不相信,而在夢寐中死去的有無限多,還不是因為只知道浮游的歡樂而不知道狂風的可怕所致嗎?慎兢在呂梁洪觀賞,看見觸石就嚇得口吹氣沫,拔腿就跑,說:『我為什麼冒這個風險呢?』一輩子都不敢跋涉。君予自己認為知風險,他的這一才能比起海上的商人差遠了。因此三峽的驚濤漩渦,一看就知道它能翻船,冒死跳到水中的人,沒有一個能活着的。只知道浮行的歡樂而不知道風浪可怕的人,是未曾經歷過那風險的人啊。所以說『暴虎馮河,死而不知悔的人,聖人是不贊成的啊。』這是說那些知禍而不避的人。」

評語

太平盛世時要想到戰亂兵禍,風和日麗時要想到狂風暴雨,風平浪靜時要想到波浪滔天,故居安思危者為大智,貪圖安逸者難免災禍。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世事翻覆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