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痛不癢 |
不痛不癢 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tòng bù yǎng,意思是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出自《情郵記·反噬》。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不痛不癢 [1]
出處 《情郵記·反噬》
注音 ㄅㄨˋ ㄊㄨㄙˋ ㄅㄨˋ ㄧㄤˇ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成語出處
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貶義,形容沒觸及要害。
示例
即如小弟幼時,忽從面上生一肉核,非瘡非疣,不痛不癢。◎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不痛不癢;渾身上或寒或熱。"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文章不痛不癢,真庸才也。"
巴金《總序》:"它們卻不是四平八穩,無病呻吟,不痛不癢,人云亦云,說了等於不說的話,寫了等於不寫的文章。"
管樺《在婦產院裡》:"'這一天你夠辛苦的啦。'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了這麼一句不痛不癢的話。"
蕭山、湘靈子《軒亭寃》第二出:"還有一種守舊的人,牢守舊習,執迷不悟,遂養成不痛不癢之世界。"
朱自清《白采的詩》:"看得世態太透的人,往往易流於玩世不恭,用冷眼旁觀一切;但作者是一個火熱的人,那樣不痛不癢的光景,他是不能忍耐的。"
這種不痛不癢的批評,對他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成語辨析
【反義詞】一語中的、一針見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