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電工技術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市電工技術學會成立於1992年。學會有黨的工作小組、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秘書[1]處等常設機構,以及4個工作委員會、設電站、大電機、電器、供用電等20個專業委員會。本會業務範圍是:學術研討,交流合作,科學普及,專業培訓,書刊編着,科技諮詢等。開展的重點活動包括在市科協組織的全市性學術活動,「長三角」科技論壇(至今16屆),華東六省一市輸配電會議(至今27屆)以及「滬港科技合作研討會」等。

理 事 長:黃迪南

秘 書 長:王國平

聯繫地址:上海市南昌路47號3號樓3305室

相關資訊

「紀念高景德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2022年4月21日,為深切緬懷國際着名電氣工程學家、傑出的教育家、我國電氣工程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電機動態過程理論及電力系統控制領域的創始人和開拓者高景德先生,「紀念高景德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九屆理事會榮譽理事長、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原機械部副部長孫昌基,清華大學[2]校黨委書記邱勇院士,高景德先生學生、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強院士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教授主持會議。

「紀念高景德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會議現場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秘書長韓毅,清華大學副校長、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謙,校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校黨委原書記方惠堅、賀美英,原校長顧秉林,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康重慶,系黨委書記於歆傑等清華大學師生代表、校外嘉賓、校友代表、高景德先生家屬及有關院系部門負責人、離退休教職工代表等80餘人參加座談會,共同緬懷高景德先生為國家科研和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傳承學習他高尚的品格和風範。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孫昌基發言

孫昌基名譽理事長深情回顧了高景德校長在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創立之初以及建設發展過程中作出的重大貢獻。1981年,為了增強電工裝備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強烈呼籲和迫切要求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應「勢」而生。高景德校長是學會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並親自擔任第一屆和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創會之初,學會的社會影響力和行業認可度急需加強和提高,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儘快發揮社會作用,高校長帶領大家集思廣益,深入討論,提出了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極具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學會事業發展思路和辦會方向。

高校長對學會工作的認識,對學會社會職能的定位自始至終清晰、準確、有遠見。在高景德先生的引領下,學會團結凝聚了一批我國電工裝備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學會建設,把積極為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發揮科學家的「集體大腦」優勢,建立「集團研究能力」視為學會的重要職責。在當時計劃經濟條條框框的時代背景下,率先制定了打破部門、行業、地區界限,實現多學科緊密合作的非常開明、開放的辦會方針,地域方面應聯合五湖四海,組織方面應摒棄門戶之見,學術方面應不互相封鎖。

高校長深厚的學術造詣和非凡的工作業績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他高尚的道德品質、平易近人的處事態度、嚴謹的學術學風,勇攀高峰、刻苦攻關的科研精神,甘為人梯、提攜後輩的教育情懷;注重讓每個領導成員都能更好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領導作風;面對巨大壓力敢於咬牙克服困難去成就大事的卓越遠見與責任擔當,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基於高校長等老一輩學會創始人制定的正確發展方向,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40年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也必將持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孫昌基最後講到,2022年是高校長百年誕辰,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敬立高景德校長塑像,深切緬懷,同時與清華大學聯合發起設立「高景德科技成就獎」,以此作為傳承高校長科學家精神的有效載體,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發揚他「熱愛祖國、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祖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貢獻。

清華大學校黨委書記邱勇院士講話

邱勇院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來清華大學考察的重要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清華110年發展成績和辦學經驗,勉勵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好大學一定要有好傳統,好大學也一定要有「大先生」。高景德同志就是清華園裡的一位「大先生」。

邱勇表示,高景德同志懷着對黨和人民的赤誠熱愛,為我國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事業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堅守信仰、對黨忠誠的楷模,是實事求是、攻堅克難的楷模,是矢志育人、無私奉獻的楷模,是注重團結、廉潔自律的楷模。高景德同志一生孜孜求實、謀遠篤行,外朴內秀、真情無虛,治學治校成績卓着,為我們作出了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是我們敬仰的「大先生」。他的教育實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他的精神風範永遠值得我們傳承。以高景德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清華人開創和積澱的好文化、好傳統、好作風是清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景德先生一生真誠坦蕩,寬厚待人,提攜晚輩,甘為人梯,勤勤懇懇,真情無虛,望遠思深,孜孜求實,學識淵博而誨人不倦,成績卓着,備受愛戴,在學術界和教育界均享有崇高威望。清華大學校黨委原書記方惠堅教授,高景德先生電力系統學科方向開門弟子盧強院士,電機系黨委書記於歆傑教授,高景德先生家屬代表長子高平等先後發言,深情回顧了與先生共事的點滴往事,先生求學、治學和辦學的先進事跡,以及為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作出的舉世公認的貢獻

為緬懷高景德先生誕辰100周年,清華大學校史館、檔案館、電機系、民盟清華大學委員會聯合舉辦「俯首甘為孺子牛——紀念高景德誕辰100周年展覽」。座談會前,與會嘉賓參觀了紀念展,在展品史料前駐足流連,回望先生為人為事為學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