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標準化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市標準化協會成立於1981年4月,是從事本市標準化工作的社會團體法人。榮獲5A級社會組織,四星級學會、上海市優秀先進組織、科技評價機構、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機構等榮譽和資質。

機構簡介

協會日常辦事機構為秘書處,設有辦公室、技術諮詢中心、教育培訓中心、企業服務中心等部門。

市標協充分凸顯專業性、群眾性、綜合性的特點,堅持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為宗旨,依託各行各業,組織本市標準化工作者,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積極搭建政府和企業間交流的平台,着力推進本市各行各業的標準化工作,為促進上海經濟發展服務。現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多方位從事學術研討、標準制修訂、標準體系建設諮詢、標準宣貫、科普宣傳、教育培訓、評價認證、交流協作、在線網站和標準化服務項目等業務的社會團體。

市標協設有組織、科普學術、教育培訓、技術諮詢等工作委員會,並擁有紡織、汽車、化工、船舶、有色金屬[1]、建築建材、糧油、林業、蔬菜、飼料、種植、水產、輕工、機電、儀電、航空、宇航、能源、包裝、信息、服務和康復等 22個標準化專業分支機構,現有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1200餘家(人)。

市標協的諮詢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是專門從事標準化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合作、標準化水平評價的部門,擁有一支涉及各專業領域的標準化專家隊伍,可承擔多個領域的標準化技術服務。圍繞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綜合服務,也是協會為企業和社會團體服務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市標協的培訓中心是專門從事標準宣貫、標準化人才培訓的部門,擁有一支優秀的的標準化教師隊伍,注重開展重點標準宣貫、標準化人員崗位培訓、標準化工程師教育,標準化人員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等宣貫培訓,歷年已為上海市與長三角地區標準化事業培養數十萬專門人才。

上海市標準化協會章程(節選)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協會名稱:上海市標準化協會(以下簡稱市標協),英文譯名:Shanghai Association of Standardization,英文縮寫:SAS。

第二條 市標協是上海市標準化工作者自願組織的學術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2],並依法登記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是黨和政府聯繫標準化工作者的紐帶,又是發展標準化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第二條 市標協是本市標準化工作者和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自願組織的學術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並依法登記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是黨和政府聯繫標準化工作者的紐帶,又是發展標準化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第三條 市標協的宗旨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紀守法,團結和組織本市標準化工作者,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開展國內外標準化學術交流活動,普及標準化科學技術知識,提高標準化科學技術水平和標準化工作者的素質,推廣應用標準化成果、提升產業技術的基礎水平。依託各行各業,搭建政府和企業間的平台,起到橋樑紐帶作用。堅持面向市場,堅持開拓創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會員,更好地促進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四條 市標協的登記管理機關是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以下簡稱市社團局),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是上海市科協,市標協接受登記管理機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掛靠單位是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業務上受中國標準化協會的指導。

第二章 任務與業務範圍

第五條 主要工作任務

(一)開展國內外標準化理論的研究和學術交流,組織重點學術課題的探討和學科考察活動,促進學科發展;

(二)普及標準化知識,宣貫各級標準,推廣先進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

(三)開發標準化信息資源,組織和提供標準化諮詢服務;

(四)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標準化科技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議,反映標準化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標準化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五)承擔標準化科技項目的論證和評估,組織標準化科技成果鑑定,組織開展標準化技術水平評價等;

(六)組織推進、優化上海市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為優化本市標準化人才隊伍,提供相應的服務和人員技術水平評價;

(七)為高新技術、產業聯盟、戰略性新型產業、現代服務業、社會管理、績效評估、節能減排等各級、各類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

(八)指導幫助企業制修訂企業標準、組織制定團體標準,並接受行業協會團體標準的管理;

(九)指導、幫助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採用國際標準;

(十)接受政府委託,開展與標準化有關的業務工作;

(十一)編輯出版標準化學術書刊,科普讀物和科技資料等;

(十二)同其他團體和專家進行聯繫和合作,促進國際標準化合作與交流;

(十三)負責建立、管理、運用上海市標準化專家數據庫;

(十四)評選或推薦標準化學術論文和優秀科普作品,表彰、獎勵協會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

(十五)興辦技術經濟實體,依法開展經營活動。

第六條 業務範圍:學術研討、標準制修訂、標準宣貫、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四技服務、評價認證、交流協作、刊物出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