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是上海市基督教的教務組織。1981年8月上海市基督教第四屆代表會議成立了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戚慶才當選為主席,孫彥理、沈以藩、程步雲、黃祖貽、王磯法、張心田為副主席,尹襄為秘書長。1986年5月選出第二屆教務委員會,戚慶才當選為名譽主席,孫彥理當選為市教務委員會主席,王磯法、華耀增、任鍾祥、沈以藩、張心田、黃祖貽、程步雲當選為副主席,尹襄當選為秘書長。1992年6月選出第三屆教務委員會,孫彥理再次當選為主席,華耀增(常務)、王磯法、任鍾祥、沈以藩、蘇德慈、黃祖貽、曹聖潔、程竹坪、程步雲、雷桐當選為副主席,傅先偉當選為秘書長。1997年10月7日上海市基督教第七屆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第四屆教務委員會,曹聖潔當選為主席,華耀增(常務)、史奇珪、劉雅各、蘇德慈、陸傳芳、程竹坪、周飛、黃祖貽、楊安鼎當選為副主席,傅先偉當選為秘書長,尹襄為首席顧問,王磯法、甘賢貞、朱大衛、任鍾祥、吳守仁、張心田、陳善祥、須啟道、程步雲、虞頌華10人當選為顧問。該會與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是分工合作的關係。上海市基督教代表會議是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會址西藏中路328號。
主要工作
該會的主要工作是:(1)對全市各堂的教務進行督促、協調;(2)對不同的信仰觀點和禮儀,主張互相尊重,以利走上教會合一的道路;(3)培養與按立教牧聖職;(4)制訂必要的規章制度,組織交流各堂的事工經濟。
該會與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簡稱為基督教「市兩會」,市兩會機構下設10個教務事工組:(1)學習事工組;(2)聖事事工組;(3)外事接待事工組;(4)規章制度事工組(自理事工組);(5)自治事工組;(6)文字出版事工組;(7)郊縣事工組;(8)自養事工組;(9)青年事工組;(10)婦女事工組。另外,市基督教兩會機關還專設辦公室、財務室、房產工作組等常設機構。
市基督教兩會定期組織教職人員參加各項活動,如政治學習、同工月會、青年聯誼、知識分子聯誼,組織參觀交流等。基督教房產、房租等事宜也由市基督教兩會負責管理。
1981年8月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成立後,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1.改善堂點布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以貫徹落實,1979年9月全市首先恢復沐恩堂等3所禮拜堂的宗教活動,至1981年市區已有5所禮拜堂恢復宗教活動,1986年5月,全市有22所禮拜堂恢復宗教活動,使全市22個區、縣都有了禮拜堂,另外還有聚會點30餘處,信徒可以就近參加禮拜。90年代後,市基督教兩會繼續積極幫助有關區(縣)兩會改善堂點布局,在1992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共重建、擴建和新建教堂26座。原地重建的教堂,如有南匯縣新港耶穌堂、盧灣區惠中堂;易地重建的如有嘉定區善牧堂、青浦縣基督教堂、奉賢縣南橋耶穌堂、普陀區桃浦耶穌堂;急需補缺新建的如有閘北區靈泉堂、浦東新區救恩堂;因危房搶修重建的如有金山縣楓涇天命堂等等。
2.按立牧師,祝聖主教
為了開展各堂的教務工作,經市教務委員會審查、考試合格,從1981~1999年12月已有56人按立了牧師聖職,其名單如下(以按立先後為序):華耀增、戴麗貞、林聲本、須啟道、范寶賢、張芹國、龐恩美、姜蒙光、張學理、陳以諾、顧良忍、林瑞禧、雷桐、蘇德慈、蔡和廷、徐梁莊、張大衛、李悅恩、劉雅各、芮見義、吳步、曹聖潔、桑約翰、寧國敏、周蓉敏、徐美萍、王翠芳、王麗容、吳歸聖、高天恩、朱淑琴、胡申生、林維慈、彭俊仁、竺雲長、于學忠、葛蕤、秦小林、孔令康、秦霞、尹善新、劉斌、餘江、徐玉蘭、謝炳國、施國光、張劍民、徐卿華、姜茜莉、邵力生、焦洪志、沈恩珍、鄭主揚、李雅各、胡鳳珍、王劍華。
1988年,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依照《關於接受教會聖職的暫行條例》祝聖了兩名主教,6月26日,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在沐恩堂隆重舉行祝聖孫彥理、沈以藩兩人為主教的儀式。祝聖典禮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王神蔭主教主禮並與丁光訓、薛平西、毛克忠3名主教以及戚慶才、吳高梓、殷繼增3名牧師共同行按手禮,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丁光訓主教在祝聖典禮上講道。應邀來滬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高苕華、香港基督教聖公會鄺廣傑主教、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高佑恩牧師等國內外基督教界人士和本市信徒共1000餘人出席這一盛況空前的祝聖典禮。1999年初,上海基督教兩會有在職牧師54人、長老86人、傳道141人。
3.人才培養
80年代以來,培養教職人員接班人一直是市兩會的重要工作,80年代初,首先為郊縣教會傳道、義工舉辦了兩期短訓班,每期約兩個月,每次約有20人參加。1984年秋季舉辦了業餘神學班,每周三個晚上上課,共有學員70餘人,第一期學員於1986年7月結業。1981~1998年,市兩會推薦15名青年信徒到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學習。
經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山東、浙江、江西、福建、上海4省1市基督教兩會聯合創辦相當大專文化程度的華東神學院。1985年9月11日華東神學院在懷恩堂舉行開學典禮,首任董事長戚慶才,院長孫彥理、副院長尹襄,秘書長沈以藩。1988年,華東神學院由3年制專科改為4年制本科,成為華東地區一所專門培養基督教神職人員的高等學校。至1998年共培養了360餘名神學大專、本科畢業生。據1998年8月統計,有48人在上海各區、縣教堂擔任傳道工作,占全市教職人員的三分之一,其中18人已被按立為牧師,2人擔任主任牧師,9人擔任市基督教兩會副秘書長及區、縣兩會副主任。
90年代初以來,上海市基督教兩會每年提供給華東神學院辦學經費100萬元以上,據統計,自1992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共達770餘萬元。1997年又出資200萬元用於建造華東神學院青浦新院址的學生生活樓。
4.建立規章制度
為了使本市基督教各項工作有章可循,促進教會治理,1981年以來,上海市基督教兩會先後制定了《上海市基督教關於授受教會職務的暫行條例》、《上海市基督教關於信徒受洗(浸)入教的暫行規定》、《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認定本市教牧人員身份試行辦法》等制度。1994年制定《上海市基督教郊縣(區)教會事工暫行規章》,1996年制定《上海基督教教牧人事試行制度》。1997年又就該制度中有關主任牧師的第四章作了修改和補充,進一步明確了主任牧師的職責,也規定了主任牧師必須接受督促的機制。
上海市宗教事務局於1994年開始進行宗教活動場所登記工作,市基督教兩會積極協助,及時組織教職人員學習有關宗教法規,積極支持各基層堂(點)按登記要求自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既按時完成了登記工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堂(點)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5.重視郊縣工作
上海有10多萬信徒,郊縣(區)占60%以上,重視郊縣(區)教會工作,是辦好上海教會的重要環節。為此,在保持市區和郊縣(區)教會實行掛鈎協作體制的同時,1992~1997年,組織教職人員到郊縣(區)調查研究和協調工作共31次。《上海郊縣(區)教會事工暫行規章》制定後,促進了教會的治理。配合縣(區)兩會辦義工短訓班14期(批),參加學員860人次,選派市區教職人員去講課32人次。應各縣(區)兩會要求支持辦培靈會127人次,選派27名教職人員培靈講道達213次。重建和新建教堂26座中,市兩會及市區各堂為建禮拜堂捐助資金,總計達431萬餘元。
6.開展海外交往
對外活動的開展是市兩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自1979年9月恢復禮拜以來,前來上海兩會、各教堂和華東神學院參加禮拜和參觀活動的外賓和海外僑胞絡繹不絕,接待來訪參加禮拜的海外人士逐年增多。1992~1997年,接待由全國兩會及市兩會邀請來訪的客人共計138批,1359人。1992~1997年,上海教會有23名教職人員參加由全國兩會和上海兩會應邀組團出訪瑞典、意大利、韓國、日本、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詳見本編第七章第二節「交往」)。
1996年9月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在國際禮拜堂每星期日下午開設專供在滬外國人參加的英語專場禮拜,由中國教職人員用英語講道,經常參加的境外人員約300人左右,受到在滬外籍人士的歡迎。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
- ↑ 各大宗教的信徒人數 基督教24億 伊斯蘭教18億 無神論12億 ,搜狐,2019-03-31
- ↑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