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中山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中山故居,也稱上海孫中山故居,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香山路7號,是一幢2層深灰色洋樓,1918年至1924年間為孫中山在上海市的居所。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該寓所由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居住至1937年。1945年,宋慶齡將該寓所轉交給南京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1949年,該寓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該寓所共分為上下2層,下層為客廳和餐廳,上層為書房、臥室和小客廳。1961年,上海中山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上海中山故居建於20世紀初,當時的門牌號為莫里哀路29號。1918年,4名加拿大華僑拜訪了孫中山位於環龍路63號(今南昌路59號)的臨時住所,發現該臨時住所陳舊不堪後,遂為孫中山購買了位於莫里哀路的這處寓所。為籌集革命經費曾抵押予銀行,後由幾名華僑贖回。1918年至1923年,孫中山在此寓所居住期間完成了包括《孫文學說》、《實業計劃》、《中國國民黨宣言》等著作的撰寫,並在此會見了包括李大釗、馬林、越飛等人,並與越飛發表了孫文越飛宣言。1924年11月17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孫中山應邀從廣州北上,途經上海時曾在該寓所內停留6天,在此期間孫中山接受了記者採訪,並與30餘名上海新聞界人士舉行茶話會。11月23日,孫中山離開該寓所,並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2]。此後該寓所由其夫人宋慶齡繼續居住。此後該寓所成為宋慶齡接見社會知名人士的主要場所,其中包括史沫特萊斯諾蕭伯納、董健吾,以及赴廬山蔣介石商討抗日統一陣線的中共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等人。淞滬會戰爆發後,宋慶齡撤離上海轉赴香港,故居家具物件委託親友保管。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莫里哀路被改名為香山路,中山故居的門牌號也改為香山路7號。抗日戰爭勝利後,先前委託親友保管的家具物件先後移回故居內,並按原樣布置。1945年年底,宋慶齡將此故居移贈南京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性紀念地。1949年,該寓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

視頻

上海中山故居 相關視頻

實拍上海思南路優秀建築,孫中山故居就在這,值得來旅遊的地方
上海孫故居紀念館講解員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