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帝口中出來的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上帝口中出來的話》,作者: 魏思洛夫 (Carl Fr. Wisloff),出版社: 中華信義神學院,ISBN:9579895554,出版日期:88080101,頁數:376,尺寸:21x14.8cm,重量:450克,語言:繁體中文,裝訂方式:平裝,印刷方式:單色印刷,分類:實踐神學/講道,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內容簡介

食物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但對屬上帝的人,更重要的是,常常有上帝話語的啟示與滋養。 失去上帝話語的供應與引導,人的外在即使看起來很富足剛強,內在卻貧乏軟弱,空虛失落。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1]「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

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

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2]」一詞進行翻譯。

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目錄

第一章:講道的職事 第二章:講道與基督徒經驗 第三章:講道至上 第四章:講道必須貼切 第五章:講道與聽眾 第六章:講道中的律法與福音 第七章:使人覺醒和歸信的講道 第八章:成聖的講道 第九章:講道和經文的類型 第十章:經文——主題——講道 第十一章:講道與教會年 附錄:講道中的爭戰和得勝主題

參考文獻

  1. 希伯來語簡介,豆丁網,2010-05-01
  2. 中國信仰裏的「神」 ,搜狐,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