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地坪侗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地坪侗寨

上地坪侗寨貴州黎平縣肇興鎮,距肇興鎮政府所在地7.5千米,坐落在懸崖峭壁之間的谷底里,全寨共180戶,820人,都為侗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上地坪侗寨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鎮

著名景點;地坪鼓樓、風雨橋

基本信息

上地坪侗寨距肇興7.5千米,坐落在懸崖峭壁之間的谷底里,全寨共180戶,820人,都為侗族。走進上地坪侗寨,給人的感覺就是乾淨,走在寨中,幾乎看不到城市中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也看不見其他侗寨隨處走動的雞鴨、牛豬。同時安靜中又透着活力。寨中一條小溪穿寨而過,河水清澈見底,三座古樸的花橋橫跨於河上,成為當地人過往河溪、休息閒談及談情娛樂的場所。學校前、花橋邊一大塊平地上矗立着上地坪侗寨唯一的一座鼓樓,鼓樓只有三層,但每層比其他侗寨的鼓樓相對較高,所以整個鼓樓就顯得格外高大,看起來特別有氣勢。坐在鼓樓下,看着潺潺的溪水,聽着,侗寨中播放的侗歌侗戲,身體全然放鬆,心靈幽靜豁然,這就是遠離喧囂的恬靜的鄉間生活。[1]

鼓樓風雨橋是侗鄉的雙絕,要看風雨橋,不去地坪,那着實是一件天大的憾事。因為,地坪風雨橋,是侗族風雨橋的經典之作。

地坪風雨橋橫跨在流經地坪的南江河之上,鄉上有明顯的走往風雨橋景區的標識,沿河前行,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三座石墩上的風雨橋。橋有三個橋樓,中間的橋樓是與鼓樓相似的寶塔形,兩邊是與吊腳樓相似的屋檐型。橋兩岸綠樹成蔭,竹林輕揚。走過風雨橋,看到的是又一個原滋原味的侗族小寨。層疊的吊腳樓,守院的小土狗,還有岸邊上百年的古榕樹,都別有一番風情,走巷串寨,樂趣無窮。

地坪風雨橋又稱地坪花橋。未通公路前,它是貴州黎平溝通廣西三江的必經之路。該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1959年毀於火災,1964年冬重修。該橋長50·6米,寬4·6米,高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撐石墩,橋上為木質結構,由每排四根柱子穿枋成排,再用穿枋將各排串聯成一體,形成長廊式。橋上三座橋樓突出。橋廊兩側設有通橋長凳,供過往行人小憩。凳外還有梳齒欄杆,欄杆外有一層外挑橋檐,既保護橋樑木件免於遭受日曬雨淋,又增添了橋身的美感。橋上的三座橋樓,一大兩小。大者居中,為宮殿式五重檐四角尖頂,高約5米,尖端配置葫蘆寶頂,遠遠望去,形如鼓樓。兩邊的橋樓皆為三層重檐雙斜面屋頂,高約3米。橋樓翼角,樓與樓間和橋亭屋脊上塑有倒立鰲魚、三龍搶寶、雙鳳朝陽的泥塑。中樓的四根木柱上,繪有四條青龍。樓壁繪有侗族婦女紡紗織布刺繡踩歌堂以及鬥牛和歷史人物等圖畫。天花板彩繪龍鳳白鶴犀牛等,情景逼真,形象生動。整個橋身結構巧妙,運用槓桿力學原理,將大小柱、枋、檁、凳、欄杆等全部用杉木鑿榫穿枋構成,不用一釘一鉚。

相關視頻

舞動人生舞蹈版

參考資料

  1. 地坪侗寨:只為「橋」而來 , 網站名稱 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