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角洲平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是三角洲陸上為主的部分,它與河流體系的分界是從河流大量分叉處開始的,屬於三角洲三種沉積亞環境之一。

基本信息

  • 中文 :三角洲平原
  • 外文名 ;delta plain
  • 定 義 ;三角洲陸上的部分
  • 組 成分支流河道天然堤
  • 形成原因 :由三角洲發展而成
  • 示 例 ;長江三角洲平原

簡介

三角洲可以劃分為三種沉積亞環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和前三角洲。當河流注入海洋大湖時,在河口附近發生大量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逐漸加積,脫水成陸,並向海(湖)域推進,發育成三角洲平原,表面平緩微向海(湖)傾,流動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善淤易決,許多成分支、汊道或湖沼窪地。三角洲平原是屬於三角洲陸上為主的部分,與河流體系從河流大量分叉處劃分開來。[1]

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決口扇沼澤湖泊和分支間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積與沼澤的泥炭或褐煤沉積。二者的共生就是三角洲平原沉積的典型特徵。

分支流河道

分支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的格架部分,形成三角洲的大量泥沙都是通過它們搬運至三角洲前緣的河口處沉積下來。

分支流河道沉積具有一般河道沉積的特徵,即以砂質沉積為主,及向上逐漸變細的層序特徵(二元結構)。一般底部為中-細粒砂,常含泥礫、植物干莖等殘留沉積物。向上變為粉砂、泥質粉砂及粉砂泥質等。砂質層具有槽狀或板狀層理和波狀交錯層理,其規模向上變小。其底界與下伏岩層常呈沖刷侵蝕接觸。

分支間灣

分支間灣位於分支河道之間的(水下)凹陷地區,常與海域或湖連通。

分支間灣沉積的岩性主要為泥岩,夾少量透鏡狀的粉砂岩和細砂岩。水平層理髮育,生物擾動強烈,偶見海相化石。當三角洲向海方向推進時,在分支流間灣地區可形成泥岩楔。這種泥岩楔在層序上往往向下漸變為前三角洲泥岩,向上逐漸變為富含有機質的沼澤沉積。

沼澤和泥沼

沼澤沉積在三角洲平原上分布最廣,約占三角洲平原面積的90%。它們具有一般沼澤所具有的特徵。這種沼澤的表面接近於平均高潮面,是一個周期性被水淹沒的低洼地區,其水體性質主要為淡水或半鹹水。這種沼澤中植物繁茂,均為蘆葦及其他草本植物,為一停滯的弱還原或還原環境。其岩性主要為暗色有機質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積。常見的有塊狀層理和水平層理。

決口扇

由於三角洲的天然堤穩定性較差,故它們在河流中下流更為發育,而且有的面積較大。

天然堤

三角洲平原的天然堤與河流的天然堤相似。它們位於分支流河道的兩旁,向河道方向一側較陡,向外一側較緩。由洪水期攜帶泥砂漫出河道淤積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質黏土為主,而且,由河道向兩側變細和變薄。水平層理和波狀交錯層理髮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莖、植根和潛穴等較常見,有時見有雨痕和乾裂等暴露構造。 [2]

視頻

參考文獻

  1. 傳統文化雜談. 三角洲地貌特點及形成原因. 2018-12-31. 
  2. [陳建強,周洪瑞,王訓練.沉積學及古地理學教程.北京:地質出版社,2015.0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