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七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七的傳說故事

生大熟補味似參,善走陽明與厥陰。

雲南文山是故里,止血散瘀效受欽。

消腫止痛大黃配,補氣療痹更衛心。

大菊羽藤可代用,作用相似功欠歆。

傳說故事

三七入藥較晚,距今400餘年,《本草綱目》、《彝醫雜病方》、《賢博方》均有記載。《賢博方》敘述:「廣西東蘭、那地、南丹三州蠻硐中山谷之間,生一種金槍藥,名三七,狀似土白朮,味甘如參而厚,草本生者,誰重傷流血處量瘡附之。一二宿即痂脫如故,又可治療吐血諸病。」我國用三七最早,也是三七的故鄉。

三七,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三七仙子來到人間教人們種植的。有一天,三七仙子在地里勞動,突然有一隻兇猛的大黑熊朝她撲來,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這隻猛獸,救了三七仙子。卡相家很窮,他媽媽患病多年,無錢醫治。三七仙子為報卡相的救命之恩,對卡相說:「後山坡有一種草藥,葉象我的長裙,枝似我的腰帶,可以用來治療阿媽的病。」卡相如其所說,果真找到了這種草藥。老媽媽吃了幾次這種草藥,病真的好了。後來,卡相又用這種草藥治好了不少鄉親們的疾病。鄉親們紛紛來到卡相家道謝,並問這是什麼藥,這樣神奇。三七仙子笑盈盈地指著一株三七說:「你們數數看,它葉有多少,枝有幾枝?」大家一數,枝有三枝,葉有七片。一個聰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來:「三七!」這名字從此就流傳了下來。[1]

又傳,天目山採藥老人見一童,背着草藥。老人問什麼用?何名?童曰:「弟腿折,我見山猴用其草根接藤,數次皆靈,我就用其接弟腿骨亦效。我是三月七日生,我名叫三七。」老人為紀念童子,將此藥名為三七。

有位90歲的老人,在70歲時曾發生過心絞痛,其後每天服用人參、三七,20年不變。病未犯,血壓正常。

廣西清江王府中傳,當時朝廷調此地人平亂,士兵人皆持此藥數兩或數斤,以防不測。亂平而返時,賣給內地漢人,神效。但假冒者多。

清代梁章鉅《浪跡叢談》一方:「治男女氣血虧損及喘咳寒熱重症,用人參一分,真三七二分,為末,熱酒調服,日三次,有奇效。」對用酒服,有異議。

清代朱懂樵《本草詩箋》云:

  善走陽明與厥陰,獨於血分見知音。

  損傷杖仆能止痛,止散肌膚更衛心。

  內服濁瘀胥滌盪,外敷腫毒總消沉。

  參形似功堪並重,甘苦兼溫不換金。[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