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章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章鉅
出生 1775
福建福州
逝世 1849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官員、學者
知名作品 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楹聯學開山之祖《楹聯四話》、《楹聯剩話》、《巧對錄》、《巧對續錄》和《巧對補錄》等。

  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晚年自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清初遷居福州,自稱福州人[1]

生平

成長經歷

他生長在明清以來「書香世業」之家,「幼而穎悟」,四歲從母開蒙讀書,九歲能詩,並博覽群書,立志著作。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梁章鉅二十歲中舉人,嘉慶年間(1802年)二十八歲成進士。嘉慶十年(1805

年)任禮部主事,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書院講席,次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2]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考選軍機京章。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經考選任軍機章京。道光元年(1821年)升為禮部員外

郎,任大清通禮館、內廷方略館編修。道光元年(1821年),任大清通禮館、內廷方略館編修[3] 。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兵備道,調署江蘇按察使。五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4] 。次年,

調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兵備道,調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8年,曾四次代理巡

撫,政績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災,他率屬捐廉募款。同年,修復練湖牌壩,籌款興修孟瀆、得勝、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請回福州養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

京,授甘肅布政使。次年,升廣西巡撫兼署學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張重治鴉片囤販之地,強調「行法必自官始」,並積極配合林則徐嚴令梧州、潯州官員捉拿煙販,採取10家連保法,杜絕複種罌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親自帶兵防守梧州,並增兵潯州、南寧,運送大炮支援廣州防務。曾上疏抨擊琦善在廣東「開門揖盜」,歌頌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同年,調任江

蘇巡撫,帶兵到上海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部署抗英,組織寶山、上海、川沙、太倉、南匯、嘉定等地興辦團練,嚴密設防,使英軍未敢妄動。同年八月,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十一月病發,專摺奏請開缺調理。

先後寓居揚州、浦城、溫州。後以疾病告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年75。

[996780f511704dd49388a0a3a3dd1f91_th.jpeg 原圖 鏈接]來自搜狗百科圖片

為官

政績

     梁章钜林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他在广西巡抚任上,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抓拿大宗的烟贩以赎过,
    
    现了他禁烟要“清其源”的明智主张。在他护理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患水灾,每天有万余灾民沿江聚集苏南,他赈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辭官歸田

  

 当他因病辞官居福州黄巷黄楼时,他以文化的诗心画意修葺黄楼,在花厅里增添了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至今保留在假山上的半边亭,其造型之奇妙、构件之精美,依然为古建筑行家们所称道。在黄楼,梁章钜与福
 
 州文人的诗会唱和曾辑成册。他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林则徐说:在官场上的人,著作没人比章钜更丰富了。

一生著述等身

  在梁章鉅70壽辰時,其好友王叔蘭為他撰寫了一副長聯表示祝賀,聯語曰:「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齣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

 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此联言简意赅地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

  梁章鉅雖然做了一輩子的官,但在案牘之餘卻勤於著述。他平生縱覽群籍,能詩善書,學識淵博,精鑑賞,富收藏,好金石。諳於掌故,善作筆記小品,一生著作竟達75種之多,人們盛讚他是名副其實的「著述

等身」,其好友林則徐更稱許他在「仕宦中,著撰之富,無出其右」。

  ==寶塔詩==

  抒一生為官之道

  梁章鉅在他的《歸田瑣記》中曾寫過一則「寶塔」《十字令》。該文共10句,首句一字,而後逐句遞增一字,末句10字。

  紅,

  圓通,

  路路通,

  認識古董,

  不怕大虧空,

  圍棋馬釣中中,

  梨園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齊言語從容,

  主恩寵德滿口好稱頌,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這則《十字令》全文通篇雖然只有55個字,但卻包含着極為豐富的內容。該文從官職升遷的秘訣到官場處世的原則,從組織程序的黑幕到活動範圍的骯髒,從行賄方式的齷齪到貪贓手段的卑鄙,從公眾形象的虛

 伪到舆论导向的控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讥讽了当时的官场恶习,刻画出了投机钻营者的嘴脸,道出了当时贪官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從這則《十字令》可以看出,身居清政府高官的梁章鉅對當時貪官的「為官之道」是深惡痛絕的。與貪官們相比照,梁章鉅是一位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擁戴的清官。他早年在湖北江陵官署自題的一副楹聯:「政

 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这副楹联是说,除弊兴利,造福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心地纯正,襟怀坦白,诚恳老实,光明磊落,才会像司马光所说那样,“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梁章钜曾在其好友余小霞
 
 为官赴任之际,以一副“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的楹联相赠。此联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句,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的诗句。上述两副楹联的联语正是梁章钜的“为官之道”,表明了他
 
 为官施政的进步观点。

  在數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鉅一直幻想扮演一位「清客」的角色。他認為做「清客」的本領,應當是:「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出崑曲不推;七字歪

 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归田琐记·清客十字令》)但这种宿愿直到他晚年病退闲居后才得以实现,正如他在一副自题联中所云:

  不作公卿,非無福命都緣懶;

  難成仙佛,為愛文章又戀花。

  楹聯大師

  兼楹聯學開山之祖

  楹聯是懸掛或粘貼於壁間或楹柱的書面聯語。它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一種傳統文學形式,博採詩詞曲賦駢文之精華,窮盡平仄對仗虛實之變化,可謂中華文化之瑰寶。春聯和對聯是楹聯的泛稱和俗稱。除了春聯

 之外,它更多的是用于园林、名胜、府邸、馆所、宅第、店铺、寺庙、赠答、悼挽、游戏等方面。

  楹聯最早出現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後蜀,而明清則是楹聯的鼎盛時期,其中集大成而且在楹聯上有着劃時代意義的當數梁章鉅、梁恭辰父子印發的「梁氏系列聯書」,包括《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

 三话》、《楹联四话》、《楹联剩话》、《巧对录》、《巧对续录》和《巧对补录》等。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当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他开创了联话体例,确立了分类原则,总结了
 
 对联创作成果,保存了珍贵史料(例如书中收有许多名胜楹联及历代流传的巧联妙对,得其赖以保存至今),是名副其实的楹联学开山之祖。

  梁章鉅的楹聯著述一般多為「鈔纂楹聯,附以記述」,但其中頗多佳制,蘊意深遠,膾炙人口,顯示出梁章鉅的大家手筆,下面以他題贈林則徐的兩副楹聯為例,可見一斑:

  帝倚以為股肱耳目;  民望之若父母神明。

  這副楹聯上聯恰到好處地概括了林則徐的才幹和卓著的功績,指出他上有功於國,是朝廷的「股肱耳目」;下聯盛讚林則徐為國為民實為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說林有益於民,是百姓的「父母神明」。聯句譬喻精闢,對仗嚴謹。

  麟閣待勞臣,最難西域生還,萬頃開荒成偉績;

  風池詔令子,喜聽東山復起,一門濟美報清時。

  第二副楹聯是林則徐被謫戍新疆,後得詔復出時,梁氏所贈。林、梁皆福建人,一生友誼甚深。林氏被謫,國人憤恨,梁氏更甚。今官復原職,梁氏喜出望外。聯語情真意切,溢於言表。

  在梁章鉅的楹聯著述中同時收有多則十分有趣的楹聯,使人讀後忍俊不禁。例如《巧對錄》一書有一則《醫生對》。據該文記述:「有個醫生,自誇很善於對句。有一次,他到一個達官家裡去,主人正用綢緞裁

 衣,便指着缎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医生对道:‘六味地黄丸。’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竹院’七字让他对。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
 
 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梁章鉅的楹聯著述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傳統相聲《主客問答》(又名《巧聯句》)就是20世紀30年代的相聲名家張壽臣取材於梁章鉅的《浪跡叢談》,後經改編演出,流傳至今。

大明湖畔的美食家

 

梁章钜一生宦游经历甚广,交际亦多,饮宴是社交应酬上不可少的方式,加上他自己“好为豪饮”、“好讲精馔”,又注意养生,因此在其所撰的笔记中记录了许许多多有关饮食烹饪的知识和见闻,譬如在《浪迹丛

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和《归田琐记》4部笔记中就收有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内容达30条,如《服核桃》、《服海参》、《豆腐》、《白菜》、《面筋》、《黄河鲤》、《东坡肉》、《鲥鱼》等。这些

资料不仅对研究清代饮馔史具有参考价值,而且也是作为美食家的梁章钜对我国饮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梁章鉅對飲食文化不僅有實踐,而且還有理論,他在《精饌》一文中寫道:「先大父天池公嘗語人曰:『古人之講求精饌者,非徒以犬口腹之慾,蓋實於養生之道為宣。』人不能一日離飲食,若所入皆粗而不

 精,即难免有损而无益,故《乡党》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朱子注云:‘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盖圣贤于饮馔之事亦无不以精粗为养人害人之分也。”

  值得提及的是,梁章鉅在《歸田瑣記》中曾記述了他在山東任按察使時與屬僚宴飲於大明湖東岸匯泉寺薜荔館的事。他在文中提到:「食半,忽各進一小碟,每碟二方塊,食之甚佳,眾皆愕然,不辨為何物。理

 亭曰:‘此豆腐耳。’……此后此味则遂如广陵散,杳不可追矣。因思口腹细故,往往过而后忘,而偶以触及,则馋涎辄不可耐。近年侨居蒲城,间遇觞客,必极力讲求此味,同人尚疑其有秘传也。”

  其實,梁章鉅在匯泉寺薜荔館吃的那道豆腐菜就是濟南的傳統名吃「鍋塌豆腐」。鍋塌豆腐,又叫「煎塌豆腐」,據史料記載,它最早首創於明代的濟南。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已經成為清宮名菜,後來傳遍山東

 各地及北京、上海等地。

  鍋塌豆腐的製作並不複雜:先將豆腐切成長塊,粘均澱粉,用雞蛋清裹勻下鍋炸至金黃色撈出。熱鍋下蔥末煸炒後,加雞湯和炸好的豆腐塊,燒開後加蓋塌至湯汁收盡即成。裝盤時盤內鋪墊香菜,每客兩塊。此

 菜的特点是酥软柔嫩,汁浓味鲜,风味别具,故而令美食家梁章钜食后妙不可言,终生难忘。
     梁章钜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由其子梁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从事诗文著作。生平著作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

個人著作

  梁章鉅身書香門第,平生手不釋卷。他編著的《楹聯續話》、《楹聯三話》、《巧對錄》等系列著作,創立聯話文體,保存歷代資料,首建分類體系,開我國楹聯史之先河。《楹聯叢話》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

 楹联的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楹聯叢話》共十二卷,分別為故事,應制、廟祀、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集字、雜綴、諧語等,收入聯話600餘則。在廣西巡撫兼署學政任上時,梁章鉅花兩年公餘時間完成了這部巨著;此後,

 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活》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
 
 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
 
 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鉅一生顯要,著作等身。他精於對聯創作,有數十副題署、酬贈、慶輓聯傳世。如湖北江陵官署題聯「政惟求於民便,事皆可與人言」;蘭州五泉山楹聯:「佛地本無邊,看排闥層層,紫塞千峰平檻立;清

 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鉅還擅於作詩,精於鑑別金石書畫,勤於筆記,長於考訂史料。這些方面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浪跡叢談》、《文選旁證》等。他七十壽辰時,好友王淑蘭撰聯祝賀:

  「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齣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高如詩集,略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此聯概述了梁章鉅的一生著述和功業。

視頻

梁章鉅茶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