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二坡訪古(曾慶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二坡訪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萬二坡訪古》中國當代作家曾慶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萬二坡訪古

渝南萬盛青年鎮與綦江石角鎮交界的山上,有一段山地叫「萬二坡」,位於青年鎮羅家林和龍井塝山上。萬二坡山頂有寨子,地處白鷺埡北邊山嶺,因扼守青年鎮西部咽喉而遠近聞名。

一個秋陽暖人的周末,幾名登山愛好者和我從青年鎮白鷺埡西側的水泥小公路上山,10多分鐘後到六尺埡口。埡口上有一口四五畝大、三四米多深的水塘,水塘邊有一戶農家小院,養的雞鴨鵝就圍在塘邊。這裡環境不錯,屬於石角鎮朝陽村地界,經沿途打聽,寨子就在農家小院背後的山上。

往山頂望去,主要是一片郁郁青青的松林,離埡口約400米遠,垂高約100米。從西坡上去,並不十分陡峭。上山的沿途主要是茶土,前些年,當地朝陽茶場擁有千畝茶園,近些年茶園無人經營,茂密的茶枝因數年無人修剪,多數已有3米高。茶林裡間生着苦竹及縱橫交錯的荊棘。已經沒人進入茶林了,也無路可進。我們從狹窄的小路經過,看到邊上的茶枝開着金黃色的小花,還結着不少圓圓的茶果。

寨頂正在安裝高壓線的鐵塔,多年無人走的山路又踩出了人行道。5分鐘後,我們沿之字形的山路從北邊接近山頂,一眼看到了寨牆。小路直通寨牆的缺口,那裡是進入寨子的大通道。在寨子前,看到缺口兩邊的寨牆有三米多高,左邊臨近東坡懸崖,坡度很陡,長着許多高大的松樹,看到許多松樹的樹梢;右邊是橫斷山脊的寨牆。牆外坎下是層層茶土。一位來看熱鬧的村民介紹,這缺口以前是寨門。我們在殘存的石頭上沒有找到字跡,看到有石頭砌成的甬道。進入寨里,裡面也種着茶。我們分開草叢沿寨邊走,寨牆有兩米厚,兩邊是較大的石頭,中間填滿亂石和泥沙,上面長着藤蘿、馬爾苼、杉樹、青棡等植物。東坡陡峭,可望見腳下500米遠處新修的渝黔複線高速公路,新鋪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筆直寬闊,是暢通無阻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渝黔高速公路之東,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叫均田壩,過去的均田村,如今合併到青年鎮更鼓村。寨牆是用不規則的石頭砌成,寨內的山脊呈馬鞍形,面積七八畝,淺紅色砂土上種着良種茶,長勢良好。南邊山頭,海拔約900米,透過樹叢可望見白鷺埡南邊的飛龍白塔。南邊和西邊的寨牆,也有小缺口,估計也是以前的小寨門。西面的寨牆外邊看起來四五米高,裡面不過一米多高,上部的寨石有明顯的撬毀痕跡。順着寨牆轉一圈,周長約500米,工程很浩大的。

我們再次到山埡口,向住在池塘邊的譚姓老人了解情況。原來這片山坡在很早時期屬於萬氏擁有,據說當時的大戶人家萬家三兄弟分立門戶,老大和老三各繼承300餘石田產,老二選擇了山林和山土,從此這片山坡便稱為萬二坡,並不是萬家只有兩座山坡,也不是這山有一萬二千個坡或一萬零二個坡。萬二坡是根據姓氏取的地名,如今這段長約1公里的山坡都稱萬二坡,當地過去有萬姓,至今仍有萬姓人家居住;西坡的萬氏清墓也不少。

山上的寨子,權且叫萬二坡寨吧。池塘邊的譚大爺介紹,寨子最先是用於躲反(防農民起義造反)。寨子原有三道寨門,寨門過梁和門孔洞上方的石頭很寬大,寨內建有房屋,開墾土地時,看到有地基和瓦片。三道寨門約在21世紀初被毀,現在進入寨子一般從垮塌的大寨門處進入。我們問寨牆的石頭哪去了,譚大爺指着池塘說:「這兩邊的壩基和堡坎全是寨牆石,從山頂直接滾下來,或者澆水潑濕山坡,輕易就把大條石拖下來了。那是改田改土時期,生產隊長號召,直接利用現成的寨牆石頭。其他的田坎、土坎、路坎,哪裡需要石頭,就到寨上去取。」並說,有些寨牆的石頭,也有人抬去修房造屋了。

原來,古蹟就是這樣毀壞的。我眼前,浮現出數十上百人在山頂一片忙碌,光着臂膀抬石修寨的情景。他們為了躲避石達開大軍過境,起早貪黑,揮汗如雨。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後,當地人過了一段太平日子。後來,這一帶社會又動盪起來。《重慶市南桐礦區志》記載,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冬,河南馬姓回族人到扶歡場、興隆場、青羊市宣傳反洋教主張,發展義和拳組織,離萬二坡約2公里的青羊市參加者眾多。次年,川東道台得到情報,說陳澤普等夥同義和拳眾數千人,聚集在川黔邊界的萬二坡造反,於是聯合貴州桐梓縣,川、黔兵星夜赴扶歡場、興隆場、青羊市查剿,血腥鎮壓了義和拳眾。民國5年(1916年)2月,滇、黔聯軍護國討袁,向駐在燕石坎、青羊市、白鷺埡、劉羅坪的北洋兵猛攻,戰鬥十分激烈,雙方死傷慘重,萬二坡一帶灑下了黔軍的鮮血。再後來,萬二坡來了土匪,搶劫財物,百姓苦不堪言。直到民國14年(1925年),貴州軍務會辦周西成才令軍隊和團防清肅了頑匪。

寨子下的六尺埡口,過去土地的主人非常大方,留六尺寬作為行人過往的通道,於是得此名。埡口兩邊各有坡度較陡的一灣水田,現在多數已無人耕種,任由雜草叢生。

在《萬盛區地圖》和《萬盛經開區地圖》的西邊,均能清楚找到萬二坡這個地名。從地圖上看,整個山嶺及朝陽茶場和西邊溪溝,都屬青年鎮。但是,譚大爺住的埡口屬於石角鎮朝陽村,並說山頂寨子內的茶土是他開墾的,從東面的寨牆分界,東邊山坡屬於青年鎮,西邊屬於石角鎮。這樣,萬二坡寨處於兩鎮之間的分界山脊上,1955年前處於川黔兩省之間的山脊上,是典型的界寨。觀察那地勢,東坡為較高的石坡,均田壩和羅家林的農民不會爬很高的山到頂上開荒種地,青年鎮的人去那寨子也很不方便。

萬二坡石寨是何時所建呢?沒有石刻時間。推測是清咸豐、同治年間,當地團練設防建寨,與白鷺埡左側山嶺上的堡堂寺寨互為犄角,也與東邊的雲峰寨、西邊的劉羅坪寨呼應。白鷺埡是渝南黔北交界處著名的關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埡口左右山上設軍事堡壘,南北各有寨堡分兵把守,此地便易守難攻了。萬二坡這處歷史遺蹟,對研究清末和民國年間的戰事,有着重要意義

萬二坡寨子,渝黔邊永遠的歷史遺蹟![1]

作者簡介

曾慶福,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居重慶萬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