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道道門,一扇扇窗(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道道門,一扇扇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道道門,一扇扇窗》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道道門,一扇扇窗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二)

沒有比這次走的更遠的閱讀,沒有比這次更深刻的體驗。

仿佛走入一個大房子,門,一扇扇,次第着打開,仿佛沒有盡頭!也許好的作品,就應該是這樣吧,枝蔓纏繞中,層層疊疊地綠意,沒有窮盡,也沒有絕對的界限分明。只是給你開了一道道門,卻又給了你無盡的窗,風景輾轉紛呈……

我喜歡這樣的心靈隧道。

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的層面,我曾經一次次追問,我們需要真相嗎?就象,你身邊看起來生意興隆的店鋪,你需要知道他的興旺來自於商品之好,還是來自沒有選擇的壟斷;又如,你最信賴的枕邊人,他對你的好,是因為你之獨特個體的緣故,還只是因為你是他妻子這個身份使然——前者是愛,後者是義務。表面相同的繁榮背後,卻是涇渭分明的有別。

是的,我們需要知道這些嗎?反正生活還是一樣的生活!

可是,如果不去探究,要我們的魂魄何用,要那通透的七竅玲瓏心何用?

人之高貴不在於人有靈魂嗎?滿足於表面的肉身生活,何嘗和動物有別?

所以,追求沉重肉身之上的性靈之輕,是多麼的必要。重的背後,輕,卻是最後的使命。所以,這部作品來了,它呈現出的五彩紛呈,那麼豐饒,那麼綿密,那麼深邃,又那麼憂傷!是的,輕之中,依然是不可承受的生命暗道。只是,只有在那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里穿梭過,才算真正活過啊!

閱讀的過程里,我曾一次次揣測最後的結局,每次都覺得已成定局的時候,卻又忽然看見另一重天。原來,千迴百轉,都只是一次次經過而已。結局,直到生命的盡頭才得以呈現。也許,我們真的無須太早要結局,唯有蓋棺論定,才是最後的真相。如果期待,那就靜靜等待,讓一切在心裡、在時空里慢慢生長,最後的一瞥,才是算數的。

我想過伊甸園,想過田園牧歌,但卻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那不是靈魂最初的歸宿,而是最後的。惟有千帆過盡,閱人無數,才知道那是最後的純淨和安然。而在此之前,卻只能是一次次踏進命運的河流,跋涉,追索,掙扎,痛楚,到最後,才發現彼此的心裡還留存着一汪生命最初的湖泊,如鏡一般,將前世今生招回到這裡安睡。

那是,人,不想成其為人的渴望。

多麼的憂傷!

象亞當在水中照見自己,卻不知是自己,那樣純淨的無知着;是走過千山萬水,探究一切未知之後,那樣絕望的安靜着;是象一隻狗一樣,那樣無所知的懵懂着,又那樣單純的依戀着;是人之最後,無所使命後的純粹和歸一……

那裡的牧歌,原來是要離開人類的有知,離開人類的豐富,離開人類的欲望以及謊言。人,可以抵達嗎?

我以為不能,只能由一隻狗——卡列寧來完成了。可是我喜悅的失望了,因為托馬斯也抵達了啊!那是一出完美的牧歌!

只是這齣完美經歷了多少撕裂的掙扎。

如特雷莎所想,人類世界裡的愛,豐富里隱藏了重重溝壑,註定了有追索,有欲求,有無盡的追問以及反覆無盡的證明。而追索的最後,卻註定要失落,因為每個個體是獨特的,因為獨特而吸引,也因為獨特而疏遠,最後誰都無法改變誰,愛情最後的顏色只能是倉皇的落葉之色。

驚艷的是,起死回生,卻是在葉落之後。

因為落了,凋零了碧綠,也凋零了生生之欲,也凋零了愛情表面的所有色澤,最後深深融入土壤。

是愛情團圓了,還是欲望止息了?

寫到這裡,我忽然迷茫了!重重欲望深鎖,註定得不到愛的甘霖;或者,只有純淨了欲求,愛才有可能?還是愛本身,就是一出身心的返樸歸真?

真的,我無解了。但這樣的無解,卻能將思考引向更深處。

他們的一生,不停的肯定,又不停地否定,如此反覆,糾纏,掙扎,卻終于歸回到各自的雲水之顛。

他為她痛苦,為她改變航程,為她分擔,為她改變信念,為她承擔着愛情特有的信念,最後失落了職業,放棄了人生的樂趣——性友誼,最後又放下了人生的使命,變得頹廢老邁……

而她,為和他的愛情痛苦折磨,為他嘗試靈肉分離的撕裂,為他不停出走,為他身心疲憊到絕望,為他拿起唯一的軟弱武器,以退為進,她以為害了他……

到最後,才知道這樣的彼此糾纏,折磨,卻也是彼此的救贖,將之脫離了塵世的浮沫之岸!仿佛兩棵樹的痛苦交疊,枝蔓纏繞,而又終於凌宵而上,屹立在那片沒有塵煙的草原天幕上。

所以,誰也不要說,為誰犧牲了什麼,付出了什麼,也許,背後的真相卻是彼此的成全呢?

現實的幻滅,真相的揭示,也許沒有比這部作品更深刻。

那些看起來昭昭示人的,未必是真實,或許是掩蓋眾人平庸懦弱的遮羞布;那些看起來深情緬邈的入石三分,或許只是為了成全個人需要的煙霧。

真相,在背後哭泣。

一切聲勢浩大的行進,背後卻各自成因。

人,無須為這樣的虛偽的真實買單。因為這樣的實,實在是一場無聊的虛空。

倒是有另種虛空,卻是一種實。一如,人去了,回憶卻真切了;距離遠了,想象卻近了!

就象月亮在天空獨自高懸,其實她未必空,因為她可能正掛在無數人的心裡和夢裡啊!

輕與重,又何嘗界限分明。

他深邃的愛情里,卻分明藏着性友情的輕浮;而性友情的輕浮里,卻又藏着人性解剖刀的動人;他堅定的人生信念里,卻可以為一個女人而出賣;他如此強悍,卻因一個女人的柔弱改變方向;他動人的愛情,只是源於六次偶然……

她為家的集中營而出走,卻一次次被囚禁於命運的集中營;她的愛寄託於豐富,卻又失之豐富;她為未知而走入,卻又為已知而幻滅;她給予着,也掠奪着;她軟弱着,也強悍着……

輕與重,縱橫交錯,彼此糾纏,卻又縷縷分明。

留下了只是班駁的樹影,卻讓人無限的懷想,無限的追問。

為了追求重之外的輕,卻又發覺,輕,也不可承受。

好在還可以退回到最初的來處。

一部小說,是性靈的追求歷程,是人在外部世界裡不斷突圍的過程,是逃離和回歸的過程。於是,他們找到了最後的歸宿——她找到了愛,又回到了最初的家。

在世俗里幻滅,又在幻滅里重生!

感謝米蘭.昆德拉給我們提供的無儘可能,以及完美的牧歌史詩。

在那一扇扇窗里,我看見了流轉變化的風景,從沒有這樣深遠,從沒這樣斑斕!

2012-7-30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