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粒水紅色革命種子的燃燒(鍾叔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一粒水紅色革命種子的燃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粒水紅色革命種子的燃燒》中國當代作家鍾叔河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粒水紅色革命種子的燃燒

隱藏在雀洞裡的火種

劉集村口,三間茅草房,低矮得不及院裡的一棵石榴樹高,即便經過復建,也難掩曾歷經的滄桑痕跡。屋內逼仄晦暗,散發着歲月浸淫的潮涼。屋門右邊,四塊青磚呈「井」字形嵌在山牆裡。那是雀洞。我很是詫異,劉世厚——一個仁慈到為鳥雀築巢的農民,是如何在血腥屠殺中舉起了反擊的拳頭,並歷經動盪混亂風雨飄搖的43年,將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譯本保存至今。而那山牆雀洞,正是主要藏匿之處。

我在廣饒博物館見過那本書,平裝本,長18厘米,寬12厘米,比現在的32開本略小一點。書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半身像,上端從右至左模印着「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上署「馬格斯、安格斯合著」和「陳望道譯」。全文用5號鉛字豎排,計56頁。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初版」「定價大洋一角」字樣,印刷及發行者是「社會主義研究社」。

山東倚山臨海、民心淳樸、經濟富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14年歐戰爆發,歐洲各國幾乎全部捲入了戰爭,日本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並藉機攫奪德國在中國膠州灣的租借地,使山東再次陷入了戰火硝煙之中。1919年,「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等合理主張,引起了人民極大憤慨。在進步思想影響下覺醒了的青年學生,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最終促使政府放棄在和談上簽字。自此,馬克思主義思想逐漸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和人員礎。而飽受戰火蹂躪的山東,也註定成為了革命洪流中的漩渦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1920年初,陳望道受上海《星期評論》編輯李漢俊等人委託,返回烏鎮老家,不分晝夜地依據日文、英文翻譯《共產黨宣言》,把一直在歐洲徘徊的共產主義帶到了中國,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一大」在上海召開,由此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1924年,劉子久受黨的一大代表、山東黨委王盡美同志委派,借探親之際,回到家鄉劉集,組織成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劉集黨支部。1925年,劉雨輝將《共產黨宣言》帶到劉集,交給當時黨支部書記劉良才,1930年劉良才調任濰縣任縣委書記,將書交給劉考文。1932年,博興暴動失敗,劉考文預感可能被捕,又把這本書交給了共產黨員劉世厚保管。

劉世厚很清楚,接受保管這本書將意味着什麼。當時,國民黨在統治區實行文化「圍剿」,頒布法令,把676種社會科學書刊定為「非法」的「禁書」,《共產黨宣言》是禁書之首,如果被發現藏有此書,可能被判處監禁甚至會被處死。但他還是接受了,因為這書里藏着他夢想中的好日子。他精心地用油紙把書嚴實包好,裝進竹筒,埋在了炕鋪下面。

1941年1月18日,日、偽軍1000餘人,突然包圍了劉集村。劉世厚知道,此次敵人來者不善,一定會大肆清剿搜查。他忙把埋在炕鋪下面的《共產黨宣言》取出,塞進山牆的雀洞裡,用碎泥土塊封住洞口,領着鄉親們逃往村外。

[1]

作者簡介

鍾叔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