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紀錄片)原圖鏈接來自 CCTV節目官網 的圖片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是一部紀錄和闡述新疆歷史,通過十九世紀初葉外國探險者當時留下的大量攝影照片為線索,來看一百年前新疆的政體、民風、文明狀態的大型紀錄片[1]。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頻道呼號:CCTV-9,簡稱:央視紀錄頻道或央視九套)是以播出紀錄片為主的專業頻道,開播於2011年1月1日[2]

目錄

劇情簡介

第一集古道諜影(上)

發端於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新疆探險熱在上個世紀初進入高潮。這一時期俄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派出的十幾支科考探險隊伍在天山南北廣闊的戈壁沙漠上,瘋狂地進行考古發掘,盜取珍貴的歷史文物。與眾不同的是,馬達漢率領的這支探險隊卻遠離那遍地寶藏的絲綢之路,經常行進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中,他們的行蹤讓人多少感到有點詭異莫測。

第二集古道諜影(下)

在路邊休息時馬達漢驚奇地發現,在這樣一條險道上竟然有那麼多的行路人,他們都是到伊犁謀生的南疆維吾爾族農民。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行走在這死亡線上,其中一個人的老婆和女兒在暴風雪中被凍死了。據說這年冬天的這條道路上,已經發生了6起凍死人的事故。上一年有10起,而幾年前一場暴風雪曾把63個人埋葬在雪地里。馬達漢用充滿同情的話語描述了通過這條險路的人們的悲慘遭遇。

第三集沙埋寶藏(上)

1900年,37歲的匈牙利人馬克-奧尼爾-斯坦因第一次踏上了中國新疆的土地,這是他精心籌劃期待了10年的探險旅行,受僱於英屬印度政府的斯坦因精通希臘文、拉丁文和梵語,他在21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攻東方語言學和考古學,能夠置身於神秘的東方,在古老文明的誕生地工作是斯坦因夢寐以求的願望。

第四集沙埋寶藏(下)

一連工作了16天,儘管知道沙漠下面一定還隱藏着許多精美的建築構件,但是因為擔心沙漠風暴季節就要來臨,斯坦因只好戀戀不捨地返回。在途中,他又看到了來時不曾發現的遺址,於是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儘快再回來,如果說丹丹烏里克是斯坦因手捧《大唐西域記》按圖索驥收穫的理想考察,那麼尼雅遺址的發現就是一份從天而降的厚禮。

第五集生死大漠(上)

1952年11月26日,因病毒性感冒世界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斯德哥爾摩自己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一生傳奇終身未婚的斯文·赫定,在臨終遺言上寫下了自己最後的心愿。

第六集生死大漠(下)

50年馳騁大漠給斯文-赫定帶來極高榮譽的探險成果,就是發現樓蘭,在斯文-赫定心中最難忘的是羅布人奧爾德克,這種心理一直伴隨着斯文-赫定的晚年。1900年3月27日,一隻疲乏的駝隊正緩慢地向大漠深處行進着,這是斯文-赫定第三次組隊向沙漠進軍,斯文-赫定屢戰屢敗,永不停止地要闖沙漠的舉動讓羅布人很不理解,但是他不放棄自己的意志,幾次進出羅布荒原的行動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這位羅布人稱謂「赫定圖拉」的老爺。

第七集為歌者留影(上)

1904年,正值中國清朝政體發生巨變的年代,在西域邊陲的新疆境內,有兩個德國人不遠萬里地從柏林來到吐魯番,開始了他們第二次的「吐魯番考察」之行,考察隊隊長由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工作成員阿爾伯特-馮-勒柯克擔任,與他同行的是曾參加過第一次考察活動的隨從巴圖斯,他們二人受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指派,由德國軍火商德里希-克虜伯提供經費前來新疆,主要收集有關人類學館藏展品,也就是西方探險家常說的來自東方的珍寶。

第八集為歌者留影(下)

之前的發掘活動勒柯克一行都是依靠當地農民熱情的幫助以及指點進行的,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搭理他們,甚至不敢靠近他們,即時付再高的費用也無濟於事,勒柯克和巴圖斯只好自己動手找地方挖掘,這樣的效率很低,幾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點收穫。回到住處,薩烏特為難地向勒柯克下了逐客令。

第九集貢納爾-雅林老城記憶(上)

1929年,22歲的雅林不遠萬里,隨馬幫穿越廣袤的俄領中亞,翻過帕米爾高原,前往新疆南部首府喀什葛爾。在這條路上,走過斯坦因,斯文·赫定、馬達汗等諸多探險家、傳教士與他們來中亞目的不同的是雅林是名學子。

第十集老城記憶(下)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逛巴扎,是一次奇特的經歷,特別是如果在齋月,天一變黑,那些正統的齋戒者就開始吃飯進食了。你可以聽到從一座座房子裡傳出的音樂聲,或許是兩根弦的獨它爾湊出的清脆的琴聲。經常還伴有歌聲。歌聲總是與獨它爾琴(聲)交織在一起,與齋月的氣氛很相配。到了晚上9點鐘,你就聽見轟轟兩聲炮響,這是關城門的信號。

視頻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相關視頻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古道諜影
一百年前的探險日記 古道諜影(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