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景曰「好」(白建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城山水景曰「好」》是中國當代作家白建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城山水景曰「好」
偏居晉西北一隅的小城,近年來聞名遐邇,成為黃土高原上,管涔山麓,蘆芽山畔,荷葉坪腳下的一個旅遊「網紅」打卡地。
小城名曰岢嵐。因了兩代偉人的蒞臨「漲粉」,名氣蹭蹭上升,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蛻變成全國聞名的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眾多的國字號、省級榮譽讓7萬岢嵐人民昂首挺胸,意氣奮發。
小城又名舟城,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呂梁山脈腹地。小城「三山拱衛、雙流合抱」。站在城東的鳳凰山上,俯望小城,整個城區似一頁扁舟,蕩漾在浩浩湯湯的嵐漪河上,故名曰舟城。
「岢嵐是個好地方」是小城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的名片。經當地文旅部門的負責人介紹,「岢嵐是個好地方」可不是小城人為推介自己家鄉而自我吹噓的宣傳詞,而是實實在在出自偉人之口的贊語。1948年毛主席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從陝北轉戰河北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嵐縣城,並接見了參加岢嵐三級幹部會議的全體同志。主席一行品嘗了岢嵐的特產羊肉、莜麵、山藥蛋,臨行時留下了「岢嵐是個好地方」的深情贊語。毛主席當年在岢嵐縣城小東街(現羊肉一條街)居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毛主席路居館」,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場所,年接待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約三萬人次。「毛主席路居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第一批省級紅色文化遺址。
其實,在以前,小城因人口稀少,城市破爛,經濟落後,被外地人笑稱為「可憐縣」,小城人也被戲謔為「可憐人」。那時,整個小城龜縮在四堵殘缺不全的城牆內。「破四舊」年代,把整個縣城的廟宇、城樓全部拆除損毀。連處在縣城中心聲名遠播的鐘鼓樓都未能倖免,拆下來的磚瓦木料在縣城中心蓋起了人民會場。居住在城牆裡的居民,主要是東街西街村的村民,他們在城牆上挖掘土窯洞,扒下城磚蓋房子,沒幾年的功夫,便把一座布滿明清建築的古城糟蹋得到處斷壁殘垣、破磚爛瓦。
我從村子裡進城讀高中時,整個縣城最高的建築是國營旅館的一座小二樓,縣委政府等機關單位和居民住房清一色的灰藍色磚瓦房。縣城中心只有二條東西南北走向的主幹道,從主幹道上分出來的枝丫小路延伸到分布在各處的小街小巷中。縣城裡只有一些機關、學校等較大的單位通了自來水。當年的護城河道里雜草叢生,垃圾堆積,河水污濁,蚊蠅孳生。從縣城東關大橋東面的嵐漪河中通過一段石砌大渠引流到縣城的一南一北的兩條小渠,成了縣城居民取水用水的主要來源。站在環繞縣城的山上,不論春夏秋冬四季,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俯視,整個縣城建築雜亂,街道破爛,就是一個灰撲撲、土蒙蒙的大村鎮。
那時的縣城,沒有公園、廣場、體育館等文體設施,兩條主街道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機關單位、商店門市。用拆除鐘鼓樓後的磚瓦木料修起的人民會場,除用來召開全縣性的大型會議外,還被當做縣城唯一的電影院使用。會場建在縣政府對面有二十多級台階的高台上,會堂前是一個小廣場,栽了兩個籃球架,算是小城的一個運動場所。
在小城讀書時,進城回家要翻越兩座大山,依山修築的一條盤山公路坑坑窪窪,車馬過後,塵土飛揚,半日不散。靠步行走路,回一趟家得三個多小時。沒有要緊事,我是輕易不回家的。分布在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進城趕集除了毛驢車外就是腳步丈量那一段段土路了。那時,全縣除小城的街道是石板街柏油路外,小城通往外面的大道小路都是泥巴砂石鋪就的土路。
八十年代後期,我外出求學,畢業後分配到外地工作。由於交通不方便,一年之中,我最多回兩次家。每次回家,路過小城,看到小城一如既往的模樣,想想外面精彩的世界,心想,小城啥時候才能變好呢?
後來,我調動回小城工作,在小城結婚成家。在小城工作生活的三十多年時光里,我才真正擁抱着小城慢慢走過,才親眼目睹見證了小城脫胎換骨的蝶變。
返回家鄉後,在縣城一家金融單位工作,縣城還是我上學離開時的那副老樣子舊面孔。在外地求學工作的那幾年,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回到一丁點變化也沒有的小城,心裡感慨連連。工作之餘,站在小城人引以自豪的地標性建築人民會場前,恍忽如時光靜止不動一般。小城唯一的變化就是一些金融機構修起了幾座三四層高的辦公樓。兩條穿城而過的水渠失去了用處,渠沿綠苔斑駁,渠水夾雜着柴草垃圾穿城而出,重新注入到城外三里外的嵐漪河中。
頭些年,小城一直波瀾不驚的緩慢前行着。小城山多、石硬、風大,「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每當冰雪消融的春季,隨風而入的「黃龍」,把小城刮的天昏地暗,穿家入戶,進嘴迷眼的黃土讓小城人吃盡了苦頭。
直到前些年,小城開始「創衛」時,小城才揭掉疤痕累累的舊面目,變幻了青山綠水的新面孔,小城人開始過上了舒心的好日子。那幾年,縣委政府的領導為改變小城面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面對縣城建築布局凌亂、大街小巷破爛、千年古城牆坍塌、河道髒污不堪的現狀,四套班子領導分別領受調研任務,請來城建專家設計新城的模樣。專家們爬山下河,走街串巷,重新定位「舟城」的新位置。他們按照山水園林、衣食住行、休閒娛樂等功能設施齊備的標準,為小城設計新圖紙。慕名而來的古建築施工隊開進了小城,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裁剪」小城,開始了新時代的建「新城」運動。
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拆違除亂、建新增景、清污迎潔、綠化禿山、治理河道、壘築公園、修補城牆、恢復古街......城中相繼修起全省最大的縣級山地森林公園、街心公園、文昌公園、漪惠園、神箭廣場、喜洋洋廣場、來雨亭廣場、舟城廣場;依形符貌築起龍抬、朱雀台、煙雨湖、花溪疊瀑、明湖、乾坤湖、對弈台等景點。原來污水橫流的嵐漪河河道兩面築起高高的石壩,河道中間被橡皮壩攔起來,蓄起一汪碧綠如玉的河水。整個河道在夜晚景觀燈的照射下,似一條圍繞在小城腰間的彩帶。風吹雨打幾十年破敗不堪的城牆,經包磚修樓立垛,恢復了幾百年前的巍峨壯觀。
如今,環繞小城的座座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山頂上鳳凰塔、文昌塔、西山寺、北寺塔、雁塔等景點把幾座山頭裝飾成小城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仙人殿摩崖石壁上鐫刻的14個斗大的紅字「岢嵐是個好地方 岢嵐人民歡迎您」,似熱情如火的岢嵐人民用力向四海賓朋招手迎客。
現在無論站在哪座山頂上俯視小城,城區里座座高樓大廈掩映在樹綠水清中,條條寬闊的街道上車來車往,人流如織。每到傍晚,小城光彩奪目,綻放在燈的海洋中。小城人如夢似幻,如入仙境。這時的小城,綠,是主色調;淨,是新面孔;美,是新姿態,靚,是新精神。
原來四四方方被圍在東西南北四座城牆裡的小城,經過城市建設不斷的擴展延伸,把城郊周邊的村子都包納進來。城市與鄉村被一條條寬闊的柏油馬路連成一體。坪後溝、管家莊、北道坡、牛家莊等以前的貧困村,自從納入縣城的版圖後,變成了一個個宜居宜業的富裕村莊。
現在,地好、景美、物豐、人和的小城,處處青山綠水,聲聲歡歌笑語。清涼宜居,物阜民豐,生活富裕成了小城的標誌。小城人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幸福感隨時隨處在飄溢。
岢嵐是個好地方![1]
作者簡介
白建平,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