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一風荷舉(王艷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一風荷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一風荷舉》中國當代作家王艷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一風荷舉

愛荷之心,人皆有之吧。沒聽說過有誰會面對美好的事物恨之入骨,除非他病得不輕!

翻開古詩,古人對荷的讚美描述比比皆是,什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翠細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等等等等。

我大概也是浸潤了古詩里的情懷,莫名地就愛上了荷,儘管早年的北方小城不見荷的蹤影。追溯起來,周敦頤的《愛蓮說》許是年少時對荷花傾慕不已的啟蒙,亦是反反覆覆寫在每個筆記本上的人生座右銘。

第一次與荷邂逅是在西湖,距今大約有二十幾年了。那時一個人去蕭山談點業務,順路設計了暢遊西湖的旅程。那年的西湖天太熱,水太肥,裝了雜七雜八生意瑣事的心海盪不開一絲漣漪,西湖的記憶淡薄如煙,撈不起一點點可供唏噓的碎片了。

以後的許多年奔走在生意場上,似乎忘記了有荷存在,直到聽人說起小區毗鄰的東火塘寨村頭有一池紅荷。生在村野的荷花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像率真的鄉下妮子不帶任何修飾,一時間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的前往。我也濫竽充數,每年的七月前後,呼朋引伴地約了同好之人來小村赴一場與荷的約會,荷成了發酵友情的道具。

因業務需要經常去往淄博,自然是不會放過它的大大小小景致,素有「北國江南」之稱的馬踏湖的荷花又是一種風情。坐上小船搖曳在湖內的渠道中,翠柳搖風,港汊迷離,葦蒲萌生,對荷的驚艷總被無端打斷,甜脆無渣的白蓮藕、香而不膩的金絲鴨蛋、鮮美的小魚河蝦,思緒巡迴在美食與美景相互爭霸的路上忘乎所以。

幾年前,自駕游從哈爾濱承德回榮成的歸途去了微山湖,一家三口,頂着近四十度的高溫排隊購票,等擺渡車。及至泛舟湖上,不知是輕微的頭暈感抑制了對萬頃翠蓋紅蕖的震撼,還是對荷已經司空見慣,居然就那麼愣愣地遠眺着,有關荷的詩意念頭如同被高溫蒸發了一般。荷,從此被當作一張明信片收存起來。

去年的夏日,某天心血來潮繞走了小城的環海路,遠遠地瞥見海草房、木棧道、一片荷花,不自主停了車子下去,像偶遇多年未見的老友,彼此注目許久,什麼也沒說,揮揮手又作別了。

聽聞十畝荷塘好久了,不單單因為它的荷花。在小城收藏界,荷塘主人也算得上半個王世襄了。曾有緣於一個雪花飄飛的冬天拜訪過主人,聽他講起收藏路上的緣來緣往,談到某個物件的來處,時隔多年那些動心的細節依然讓他充滿講述的熱愛。很多時候,收藏是一種境界,並不是錢物的不停轉換升值。我沒有問他為什麼要建十畝荷塘,也許就像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一樣,是為了承載或傳揚些什麼吧。

這個七月,作協一行採風十畝荷塘。我們衝着荷花而來,卻又不僅僅被一荷一葉打動。青磚灰瓦、水榭亭台、竹林幽徑、古木奇石,穿行其間,宛如走進唐詩宋詞詩韻江南,令人留戀不已。中途見到荷塘主人經過竹林小徑,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片轉身送到遠遠的一個垃圾桶里,一陣清風拂過,他的身影很快隱遁在淡淡的荷香里……

一直想在半閒居的樓台上養幾株荷花,奈何總覺得一缸一瓮太限制對荷的想象。轉念,鋪一室白宣,翻開歷代大師的荷花圖,時時揮毫臨摹,一一寫下心中婀娜卓絕的荷花朵朵。 [1]

作者簡介

王艷秋,女,曾用筆名一凡,新浪博客用名滄桑-看雲。1972年出生,山東省榮成市人,現經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