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與愛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陰謀與愛情》 | |
---|---|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十八世紀傑出戲劇家席勒的著名劇作。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於 2007年1月出版。該作品主要描述的是平民琴師的女兒露伊絲和宰相的兒子斐迪南的悲劇愛情故事。
作品簡介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十八世紀傑出戲劇家席勒的著名劇作。故事講述平民琴師的女兒露伊絲和宰相的兒子深深相愛,然而,這段愛情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和勾心鬥角的宮廷陰謀下,最終以二人死去的悲劇告終。這部戲劇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社會宮廷貴族階級和小市民階級的尖銳衝突。
《陰謀與愛情》的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當時德國處在政治分裂、經濟落後的封建社會,分裂成許多封建小邦。各邦統治者大公施行殘暴的獨裁統治。
故事內容
你那吃慣了杏仁餅的腸胃太嬌嫩,消受不了這自然的生燉牛肉湯——他必須讓它在無聊文人的黑死病魔廚里再煨一煨。
我寧肯帶着我的提琴沿街乞討,為換取一盆熱湯而演奏;寧肯砸碎我的大提琴,把大糞灌進共鳴箱中,也不願靠我獨生女兒拿靈魂和幸福換來的錢養活。
我不為自己的命運哭泣。我只是願意有時——想一想他——這不用付出任何代價。我的卑微的生命——我想把它變做一縷怡人的清風.吹送到他臉上,使他感到涼爽!——我這青春的小花兒——就算小得如一朵紫羅蘭,我也希望他踩上去,我願卑微地在他的腳下死掉!這樣我已經滿足了。
費爾迪南是我的,生來就是我的,是慈愛的天父為了使我快樂而創造的。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熱血便湧上我的臉頰,我的所有血液都流動得更加歡暢,每一次脈搏都在說,每一下呼吸都在低語:是他.就是他!——我的心也認出了它渴慕已久的人,向我證實道,就是他!而周圍的整個世界似乎都在同聲歡呼和共鳴。
我的雙眼告訴我,你真的不高興。我能像看透這顆清亮如水的鑽石一般看透你的心。(指了指手上的戒指)這裡沒有任何一點小氣泡我看不見——你臉上流露出來的任何心事,同樣逃不過我的眼睛。你怎麼啦,快告訴我!我只要看見你這面鏡子沒有塵埃,整個世界對於我便晴空萬里。
我什麼也不畏懼——什麼也不害怕——只怕你的愛情有了限度。讓我倆之間阻隔着崇山峻岭好啦,我將像登樓梯一般攀越它們,飛進我露伊絲的懷抱。
我對偉大和幸福的理解與您不完全相同——您的幸福.很少不以毀滅為表現。嫉妒、恐懼、怨恨是一面面可悲的鏡子,顯赫的王侯便對着這樣的鏡子微笑。——眼淚、詛咒、絕望是可怕的筵席,供眾所稱讚的有福之人盡情享受;當他們喝得醉醺醺地站起來時,就該踉踉蹌蹌地去上帝的寶座前接受審判,萬劫不復了!——我關於幸福的理想,是知足而自我克制的。我的所有願望,都埋藏在我的心中。
我當着您對天發誓,爸爸!您這樣拋棄您的兒子,自己並不能得到幸福,而只會使他不幸。我願意把生命交給您,如果它能幫您高升。我的生命來自於您;我將毫不猶豫地為了您的飛黃騰達而犧牲生命。可我的榮譽.爸爸——如果您想把我的榮譽奪走,那您給予我生命就是一樁輕率的無賴行徑.那我就只能詛咒您。
任何對於我高貴出身的責難,我的心都可以無比驕傲地予以駁斥——可那唯一能夠給我所作所為以報償的男子——那我不幸的命運創造來彌補我已承受的痛苦的男子——那我在夢中已熱烈渴慕和擁抱的男子,他現在竟來……
以永恆的上帝起誓!我不能背棄我的誓言,它像天上的雷霆一樣大聲地警告我,從這雙失去了神采的眼睛裡——夫人,您瞧瞧吧,瞧瞧吧——像烏鴉一般狠心的父親啊,你要掐死這個天使嗎?你要我在她聖潔的胸中撒播地獄之火嗎?我要領她去接受世界末日的審判,讓永恆的上帝講,我愛她是不是犯罪。[1]
作者簡介
費里得利希·席勒生於1759年11月10日,逝於1805年5月9日,席勒生在德國封建社會中,目睹當時德車各小邦君侯的殘暴統治,席勒是德國偉大的戲劇愛和詩人,他的劇作、許多抒情詩和敘事詩充滿着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強烈願望。席勒反映政治的暴君,也再現教會的專橫,席勒對冷酷的現實強烈不滿,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來,他的作品在中國也受到讀者的喜愛,戲劇《陰謀與愛情》《威廉·退爾》為許多讀者熟知,席勒1785年所作的《歡樂頌》歌頌了人類偉大的友誼與團結友愛,由於貝多芬選用本詩的一部份詩節作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的歌詞,此首名詩名揚世界。
主要作品:1781 劇作《強盜》;1783 劇作《斐埃斯柯在熱那亞的謀叛》;1784 劇用《陰謀與愛情》;1785 詩《觀樂頌》;1787 詩劇《唐·卡洛斯》;1788 著作《尼德蘭獨立史》;1793 著作《三十年戰爭史》;1795 抒情詩《詩歌的力量》、《理想》、《理想和生活》、《散步》;1797 敘事詩《潛水者》、《手套》、《波伊比庫斯的鶴》等;1799 劇作三部曲《華倫斯坦》;抒情詩《大鐘歌》;1800 劇作《瑪麗·斯圖亞特》;1801 劇作《奧爾良貞女》《圖朗多特,中國公主》;1803 劇作《麥西拿的未婚妻》;1804 劇作《威廉·退爾》。
參考資料
- ↑ 《陰謀與愛情》簡介_名句名段摘抄賞析2020-06-17 來源: 一品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