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蓮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蓮燈》

《蓮燈》是現代詩人林徽因於1932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發表於翌年3月《新月》雜誌。此詩集中體現了詩人對於人生的認識,表達了雖然個體渺小,但也要發光發熱,活出生命的價值和精彩的情感。全詩以比喻象徵貫穿,意境優美,語言清新精緻,讀起來既帶着淡淡的憂傷,又有着希望,哲思雋永。

作品原文

蓮燈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

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

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濤

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

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涌

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

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里,

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

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

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1]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32年,發表於翌年3月的《新月》雜誌第4卷第6期上。

原稿創作時間注為"寫於二十一年七月半",也就是1932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七月半"即民間的鬼節,應是為徐志摩而作。1931年的秋天,徐志摩飛機失事而亡,林徽因此時作此詩,可說是一首召喚亡魂以及超度亡魂的悼亡詩。

文學賞析

這首《蓮燈》是一首很美很有意境的詩,林徽因用了一貫的比喻象徵手法,把她的心比喻成一朵蓮花,一朵有亮光的蓮花,就像蓮燈,而蓮燈本身象徵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詩的主題則在闡述人生處在一個如過客般飄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暫的生命,如果能像蓮燈一樣點燃自己,奉獻出自己的光芒,那麼,即使是夢的人生也必將是美麗的。

在詩的開頭,"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支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首先揭示了詩歌的主要抒情對象,以心,也就是自己的人生為主題吟詠。這裡開篇便點明主旨:即使個體微不足道,也要盡力活出自己的燦爛輝煌。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對頑強生命的渴望和讚頌。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濤/明暗自成了它內心的秘奧。"個人渺小,生命崎嶇。心之蓮燈的浮沉、明暗,正是詩人的心路歷程"內心的秘奧"。她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執着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一切。在當時民國的封建社會制度里,她是勇敢的。

"單是那光一閃花一朵--/像一葉輕舸駛出了江河-- /宛轉它漂隨命運的波涌/等候那陣陣風向遠處推送"這幾句緊承上文,表達在世事難料,坎坷崎嶇的人生里,自己仍堅強灑脫,在波詭雲譎的命運中堅持向前,到達心中理想的遠方。

全詩語言清新精緻,哲思雋永。後半段讀起來既帶着淡淡的憂傷,又有着希望。命運和時局就像這動盪漂泊的江河,這小小的蓮燈就隨着一陣陣的波涌而向遠處而去。就像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期里,很多時候都只能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人不能主宰生死,但能順其自然地度過一段人生的路程,也算是一個美麗的夢。這種對生命的自然態度也是可以看出林徽因內心的從容。雖然很渴望這生命足夠頑強,可是像蓮燈一樣,順着這命運的河流自然而然地過一生,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縱然會遇到波濤,會遇到暗涌,那也是生命之所以可愛的地方。

作品評價

當代作家陳學勇《民國才女風景》:"那時林徽因正身患在當時無異於絕症的肺核重疾,那麼再咀嚼這擲地有聲的'玲瓏的生從容的死',便應當刮目相看這位詩壇巾幗。"

當代作家齊紅《目送芳塵·民國知識女性的生命尋蹤》:"1932年林徽因的作品《蓮燈》以詩性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自己的生命態度:'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這是林徽因人生姿態的最好描述在可能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生命燃燒成最美麗的狀態,從而達到個體的輝煌與極致。"

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候人,建築師、作家、新月派詩人之一。其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詩集有《林徽因詩集》等。

參考資料

  1. 林徽因--《蓮燈》2018-12-10 來源: 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