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考而不死是為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考而不死是為神是老舍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

考試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而把腦子嚴格的分成若干小塊塊。一塊裝歷史,一塊裝化學,一塊……

比如早半天考代數,下午考歷史,在午飯的前後你得把腦子放在兩個抽屜里,中間連一點縫子也沒有才行。設若你把X+Y和一八二八弄到一處,或者找唐朝的指數,你的分數恐怕是要在二十上下。你要曉得,狀元得來個一百分呀。得這麼着:上午,你的一切得是代數,仿佛連你是黃帝的子孫,和姓字名誰,全根本不曉得。你就像剛由方程式里鑽出來,全身的血脈都是X和Y。趕到剛一交卷,你立刻成了歷史,向來沒聽說過代數是什麼。亞力山大,秦始皇等就是你的愛人,連他們的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時都知道。代數與歷史千萬別聯宗,也別默想二者的有無關係,你是赴考呀,赴考的期間你別自居為人,你是個會吐代數,吐歷史的機器。

這樣考下去,你把各樣功課都吐個不大離,好了,你可以現原形了;睡上一天一夜,醒來一切茫然,代數歷史化學諸般武藝通通忘掉,你這才想起「妹妹我愛你」。這是種蛇脫皮的工作,舊皮脫盡才能自由;不然,你這條蛇不曾得到文憑,就是你愛妹妹,妹妹也不愛你,準的。

最難的是考作文。在化學與物理中間,忽然叫你「人生於世」。你的腦子本來已分成若干小塊,分得四四方方,清清楚楚,忽然來了個沒有準地方的東西,東撲撲個空,西撲撲個空,除了出汗沒有合適的辦法。你的心已冷兩三天,忽然叫你拿出情緒作用,要痛快淋漓,慷慨激昂,假如題目是「愛國論」,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你的心要是不跳吧,筆下便無血無淚;跳吧,下午還考物理呢。把定律們都跳出去,或是跳個亂七八糟,愛國是愛了,而定律一亂則沒有人替你整理,怎辦?幸而不是愛國論,是山中消夏記,心無須跳了。可是,得有詩意呀。仿佛考完代數你更文雅了似的!假如你能逃出這一關去,你便大有希望了,夠分不夠的,反正你死不了了。被「人生於世」憋死,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說回來,考試制度還是最好的制度。被考死的自然無須用提。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膽活下去吧,這已明明告訴你,你是十世童男轉身。

讀後感

老舍先生的作品歷來都以幽默詼諧見長,他的文章言辭不激烈,常常以形象的事實作為依據,將諷刺隱藏在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中。這篇《考而不死是為神》生動形象地將考試把人折磨成畸形的狀態表現出來,一個苦於考試的學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覺得誇張可笑,但又感覺真實貼切。

作為我國的一大國粹,科考這種制度發展到如今,的確形成了許多的弊端。文章開頭作者正話反說的指出「考試制度是一切制度裡面最好的,它能把人支得不像人了……」一天幾場不同學科的考試,如果不將腦子分成一塊一塊的,不同學科的考試會將思維的轉換和混淆,考完一科就得忘記上一學科,進入下學科的狀態,作者把這形象地比喻成蛇蛻皮。「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膽活下去吧,這已明明告訴你,你是十世童男轉身。」如果這樣的考試制度,還還能「活下去」,那你就真成神了。作者嬉笑間完成了對考試制度的諷刺。

歷史上考試幾經改革,如今的考試依然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考試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我們也早已習慣了一天考多門學科,可能我們現在大腦已然被分成一塊一塊的了。我們考而不死,但也沒有變成神。但老舍對於考試制度的進行的深入而睿智的討論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1]

老舍簡介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