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找無雙》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找無雙》序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完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變形記》(奧維德)的最後幾行:

吾詩已成。

無論大神的震怒,

還是山崩地裂,

都不能把它化為無形!

這篇粗陋的小說,當然不能和這位傑出詩人的詩篇相比。同時我想到的,還有邏輯學最基本的定理:A等於A,A不等於非A。這些話不是為我的小說而說,而是為智慧而說。在我看來,一種推理,一種關於事實的陳述,假如不是因為它本身的錯誤,或是相反的證據,就是對的。無論人的震怒,還是山崩地裂,無論善良還是邪惡,都不能使它有所改變。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維的快樂。而思維的快樂則是人生樂趣中最重要的一種。本書就是一本關天智慧,更確切地說,關於智慧的遭遇的書。

作者

1993年7月14日

原文賞析

不正常也許是正常的

王小波筆下的人物 總是生活在一個特殊甚至純粹的環境下

人們為了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 都發展出了一套獨特地邏輯模式

然後讓其指導自己的每一個行動 其中不可避免的衍生出很多看似怪誕的現象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 這樣的怪誕、不正常不正是一種平常和正常麼?[1]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52年-1997年),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

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王小波無論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師承穆旦(查良錚)。

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