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亂世佳人》衛希禮

 衛希禮
衛希禮.jpg

來自京公網 的圖片

萊斯利·霍華德 Leslie Howard

出生:1893年4月3日 

國籍:英國倫敦

英國舞台劇演員和電影演員,曾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逝世:1943年6月1日(50歲) 西班牙比斯開灣

《飄》塑造的衛希禮這一角色,徘徊於夢想現實邊緣,掙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間,是一個集冷靜睿智麻木懦弱於一身的矛盾體。他代表了社會大變革時期貴族階層中的一類,帶給讀者深沉久遠的思考。衛希禮喜歡讀書和思考,所以,他對愛情婚姻戰爭生活有着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認識。 他對美貌熱情的思嘉不無愛慕,但他對愛情和婚姻異常理性。「他到陶樂來的足跡不曾有過一個禮拜的間斷」,「從不曾對她講過愛,眼睛也從不曾流露過那種熱烈的光」,接近又始終沒有越過友誼的界限。這是因為希禮一則有婚約在身,二則在交往過程中,明確了解二人不是一類人,不宜於成為結婚對象。這從郝思嘉不知道「包爾嘉家的人」是誰,希禮看到查理臉上泛過的怪異神情,現出了解和憐憫可以看出衛希禮對原初生命狀態的自然、本真、熱烈、奔放是欣賞、嚮往的,這是他的「本我」。他對美麗熱情的郝思嘉不無愛慕,他對戰爭的厭惡,對內戰本質的認識,都體現了他內心的真實。可是衛希禮恪守道德,看重社會評判,無法逾越「人我」的藩籬。所以,他愛慕郝思嘉卻不敢正視現實;知道內戰是政治家和演說家的陰謀,卻不敢公開發表言論,依然去打一場自己並不願意參與的戰爭;做生意講究紳士風度,無論什麼人,什麼情況,就把木料賒給人家,賠得郝思嘉發愁。衛希禮好像被無形的套子套住,活得矛盾、扭曲、變形,終至成為大變革時代的棄兒,一個掙扎在本我和人我之間的弱者。內容[1]

目錄

對待感情

他對思嘉和媚蘭的依賴,與其說是對女人的依賴,不如說是對母親的依賴:一個物質來源的母親,一個精神依靠的母親。他對思嘉的情感是真實的,並無惡念。思嘉是他舊時代生活的一部分,對往昔生活的留戀,勢必也包含了對少時友朋的眷戀;思嘉又是他現實生活的支撐,是他的衣食來源。衛希禮被社會變革打了個措手不及,迷茫困惑的他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的橫木一樣,顧不得思量,只有緊緊抓住,方可存活。他對思嘉的情感,有佩服,有欣賞,但更多是依賴。媚蘭,自始至終都是衛希禮的知己,是他的精神聖母。她尊重他,理解他,寬容他,保護他,是他夢幻生活里最真實的部分。媚蘭因為敬丈夫,所以當人們提出應該禁止白瑞德到白蝶姑媽家去時,媚蘭斷然拒絕。理由是白瑞德的觀點和衛希禮不謀而合,她不能拒絕一個和自己丈夫抱同樣意見的人進門。媚蘭理解衛希禮的所思所惑,小心地保護着他的自尊,所以當媚蘭離世的時候,衛希禮悲痛萬分,仿佛所有的氣力都跟着媚蘭一齊去了。

結論

衛希禮,一個儒雅善良富有才情、儀表堂堂的貴族子弟,如若在和平時期,衣食無憂,讀讀書,聽聽音樂,或從事一份體面的工作,應是魅力四射的。但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將他推到變革的風口浪尖,他所擁有的才學——書本知識、音樂、跳舞,通通派不上用場,生活的窘迫摧殘了他的精神,直逼道德信仰,他活成了一具矛盾、麻木的軀殼。衛希禮的悲劇不是個類,他代表了變革時代紳士精神的破產,帶給人深沉的思考:面對社會的種種磨折考驗,我們該怎樣去生活?內容[2]

視頻

郝思嘉表白失敗

參考資料

  1. 如何評價《亂世佳人》中的衛希禮,京公網19-06-21
  2. 悟空問答 京公網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