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半勾留湖心亭(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半勾留湖心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半勾留湖心亭》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半勾留湖心亭

西湖湖心有3座小島。如果從白堤或平湖秋月一邊望去,較近的一個小島,有綠樹紅亭的,就是湖心亭;西邊那個無人島,一片濃郁的綠茵的,那是阮公墩;西南面那個最大的島嶼,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了。

湖心亭是個很小的小島,傍水栽了些柳樹,裡面亭邊還有一些花木。亭子在小島的中心,方形結構,頗為寬敞,有黃色琉璃瓦的重檐,在陽光底下,閃耀着一片莊嚴的金色的光彩。亭子雕飾得十分精美,四面全是花窗,鑲嵌成美麗圖案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知府孫孟在此修建了一個亭子,名叫「振鷺亭」。以後亭子坍了,到萬曆四年(1576年),按察僉事徐廷裸又重建新亭,題亭額「太虛一點」4字。以後,司禮監孫隆又在四周迭石,加以擴大;建喜清閣,旁邊種植花柳;至於遊人詞客,則把這裡的建築統稱為「湖心亭」。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玄燁為湖心亭手書了「靜觀萬類」的亭額,懸於亭楣;又寫了一副對聯:「波涌湖光遠,山摧水色深。」他還給樓上寫了「天然圖畫」的額,並作了一首五絕,勒石於亭中。

雍正五年(1727年),再度增修,後面建造3楹敞堂,堂後又建水軒,建在湖面上。這幾間水上樓台,有雕甍畫檻,裝飾得金碧輝煌。這就是十八景之一的「湖心平眺」。看來,現在的湖心亭與當時的建築相比,恐怕要遜色得多了。

時下亭柱上懸掛着一副很長的楹聯,是著名崑曲演員俞振飛所題。亭子前面,建着一座石坊,有「湖心亭」3個紅字,坊上有獅鹿花木等雕飾,風格古樸。

湖心亭面積雖小,建築也唯此一亭,但眺望湖景,卻是個難得的好地方。從這裡北望,中山公園和孤山展開一幅真切的近景;西望,蘇堤6橋橫在湖上,背後是後湖西岸一抹淡淡的水杉林;東面是湖濱,那遙遠的街屋伸展成一條色彩繽紛的花邊;南面,柳浪聞鶯籠罩在一片如煙的柳蔭底下。

湖心亭有一副短短8個字的集句聯: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聯韻味深長。「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逆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詩經·秦風·蒹葭》中的幾行愛情詩,描寫了戀人的可望而不可及。「宛在水中央」,這裡應作明顯、真切的意思。這上聯是把「宛在水中央」變成「中央宛在」,就是說水中央真切地矗立着湖心亭。下聯則是將白居易的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一半勾留」作為對語。湖心亭正處在令人「一半勾留」的西湖湖心,可見湖心亭在西湖的眾多亭閣中的突出地位,為西湖而勾留,更為湖心亭而勾留了。

粵東陳子豪還撰有一聯:

一片清光浮水國;

十分明月到湖心。

這是在湖心亭夜靜時觀察明月的情景。「湖心平眺」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詩人陳燦有詩句「夜靜湖心亭上望,水晶盤涌碧玻璃」,也是說湖心亭的月夜景色。此聯的出句描寫水國即西湖水域的上空,浮動着一片清光。這清光來自何方呢?對語中說明白了:是一輪十分圓滿的明月,照耀了湖心,清光布滿湖面,多麼令人心曠神怡。把季深夜的月色描寫 得如此激動人心,是此聯一大特色。聯中「浮」與「到」兩個動詞用得極好,尤其是這個「到」字,明月姍姍來遲,真的把個明月寫活了。[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