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智勇西王怎麼戰死了?(侯文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智勇西王怎麼戰死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智勇西王怎麼戰死了?》中國當代作家侯文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智勇西王怎麼戰死了?

蕭朝貴是最早的拜上帝會成員,其智勇雙全並非浪得虛名,永安建制晉封西王八千歲,地位僅次於洪楊也是鐵板釘釘,惜在曇花一現,流星飛逝。怎會如此呢?聽我說來。

領袖馮雲山被捕入獄,洪秀全又不在場,會眾人心浮動,議論紛紛,鼎沸開鍋,大有散夥之勢。會眾群龍無首之際,雙鳳朝陽的楊蕭靚麗登場了。蕭朝貴假託天兄耶穌下凡,穩定了局勢,堅定了信念,固定了鬥志。他首先神化洪秀全,擁戴洪秀全為太平聖主,號召會眾同心同德,同舟共濟,情緒火焰一旦點燃,其必然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凝聚了人心,直到天京事變,這一神話方才破滅。而天國卻再沒有新的精神信仰作為支配會眾意志的支柱,所有人心變得渙散。

當時的蕭朝貴已為一位號召力巨大的救世主,拜上帝會以秘密宗教結社開始逐漸演變成政治性質的反清組織,最後又成為武裝抗清的思想政治支柱,蕭朝貴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對每項重大事件,他動輒天兄下凡,作出指令或決策。他以極大魄力組織會眾,發展力量。他和楊秀清統一部署,精心籌劃,準備武裝起義,發號施令,統攬全局。這充分表現了一位極其機智、極有頭腦、極為穩重、極具謀略的起義發動者和領導者的風範和魅力。這是大智慧,大格局,大謀略,不是山村野夫所能企及,即使洪馮當時也未想到此一計謀,假如想到,洪馮也會假扮天父天兄下凡,那麼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洪楊內訌。 團營之時,面對張釗一夥「妖人」的猖狂破壞,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偽托天兄下凡,一針見血地揭露張釗陰謀破壞的險惡居心,撕去其「敬拜上帝」的偽裝,還其「乃是盜匪」的本來面目。同時苦口婆心地教育會眾,堅持革命情操,勿改革命初志,終於鬥倒了奸險的敵人,保證了團營大業的順利進行。由此看到了蕭朝貴明辨是非、識別真偽、堅持原則、敢於鬥爭的政治才幹。

進軍途中,楊蕭聯名發布檄文《奉天誅妖救世安民檄》、《奉天討胡檄》和《救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它旗幟鮮明,氣勢磅礴,號召民眾推翻清朝統治,大家「同心戮力,掃蕩胡塵,」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會。其影響巨大,對團結人民,孤立敵人,推動革命勝利,起了重要的宣傳鼓動作用;它既分化孤立了敵人,又動員了天地會及貧苦農民紛紛加入太平軍,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怎樣處理太平軍和天地會的關係?蕭既堅決打擊叛變投敵、為虎作倀的張釗、田芳一夥,同時又真心團結「皈依真道」效忠革命的羅大綱、蘇三娘等人。進軍中,蕭朝貴身為"前軍主將",而羅大綱卻屢為先鋒。因蕭的充分信賴,緊密配合,羅大綱得以發揮其敢攻堅、善速戰的軍事特長,一路斬關奪卡,化險為夷,為全軍殺出勝利前進的道路,卓著戰功。

蕭朝貴軍事能力當然非常突出,李秀成將其概括為八個字:「勇敢剛強,衝鋒第一。」就連地主文人也對其多懷敬畏兼具心理:「為人極驍勇,勇悍善斗。」每次臨敵,「遇戰當先,」「親身迎斗,往來如飛。」人皆評價蕭孔武有力,出戰不避槍林彈雨,勇於衝鋒陷陣,攻必克、戰必勝,是傑出的軍事家,其軍事才能直跟馮雲山、石達開媲美。下面的幾次戰役足可窺斑見豹。

桂平蔡村江之役是剛剛團營的會眾和清朝正規軍的首場大戰,清軍清遠鎮總兵周鳳岐和江協副將伊克坦布率兵千餘,分路進犯金田,陰謀摧毀洪楊的團營基地,破壞起義。楊蕭協助洪馮組組織領導了此一反擊,他們兵分三路,包抄合擊。楊駐守王謨煙村牽制敵人,蕭埋伏於金田東南側監視敵人,洪馮進駐金田居中策應兩翼。清軍深入雞母嶺時,三路人馬同時奮起,圍困敵人於望鰲嶺,激戰終日,清軍大敗。伊克坦布策馬奪路逃走,蕭朝貴率軍奮勇窮追,陣斬伊克坦布,斃傷敵軍官兵數百人。然後,回師燈盞橋,大敗周鳳岐部,黔軍「七營相率宵遁。」此役鼓舞了團營將士,大滅了清妖威風,奏響了金田起義誓師禮炮凱歌。其後,蕭作為前敵指揮,東進西出,乃至迎來大敗清軍向榮部於官村的著名戰役,也是蕭馮趁心應手的得意之作。此戰蕭馮快速行軍,大膽穿插,偏師則佯攻莫村,牽制烏蘭泰,策應主力作戰。向榮軍被突襲,倉卒應戰,陣勢全亂,且天雨淋漓,火藥盡濕,槍炮無法施放。太平軍揮舞刀矛,左右衝殺。清軍奪路狂奔,丟盔卸甲,全線崩潰。蕭朝貴率兵猛追,鐵流傾瀉三十里,大勝凱旋。又連夜出動千人勁旅,手持刀矛,赤膊赴敵,全殲向榮軍,擊潰烏蘭泰部,奪獲軍資餉械甚豐,金田起義以來,勝利前所未有。蕭馮臨危不懼,英勇果斷,敢於攻堅,迅速取勝,實在非同凡響。

前軍主將實則就是開路先鋒,蕭統帥陸路大軍,輕裝疾進,搶關奪卡,指揮羅大綱率領前鋒,聲東擊西,攻克並進駐永安州城,休整部隊,健全官制。永安突圍北上,蕭督率幾千太平軍反擊烏蘭泰的追襲。蕭馮居高臨下,發動凌厲攻勢,殲敵四五千人。清將長瑞等四總兵斃命,烏蘭泰也墮崖受傷,僅以身免,打垮了廣西清軍主力。蕭朝貴統帥前軍進入湖南後,「所攻必克」,節節勝利,連克道州等十多座城市,直抵長沙城下。蕭率部誘敵作戰,強攻長沙,連破清軍營盤多座;殺總兵福誠及清將數十人,清兵兩千餘人,繳獲彈藥四千餘擔,擊潰清軍長沙防線。蕭朝貴指揮天兵猛攻南門,彈片橫飛,火光沖天。12月,蕭朝貴親臨前線,在妙高峰執旗督戰,指揮炮兵轟擊,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胸部,回營後傷勢太重,雖經多方醫救,未能治癒,年僅三十二歲。

蕭朝貴初露頭角,中道而逝,猶如曇花一現,迅即凋謝。那麼名將之花為何凋零如此之速呢?其實那是他的性格註定使然,因其驍勇善戰,遇敵前突,屢見不鮮,而眾矢之的的擒賊先擒王是作戰的準則,衝鋒陷陣的先鋒大將危險性就比別人高出百倍,隕落則是遲早的事,何況善戰將領往往好戰,蕭還是性情剛烈的好漢,他不善保護自己。[1]

作者簡介

侯文君,山東沂源人,中學退休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