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61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EF61型电力机车日语:EF61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国有铁道的直流电力机车车型之一,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EF61型电力机车可分为基本番台和改造番台。基本番台(0番台)是搭载蒸汽锅炉的干线客运电力机车,于1961年研制成功,共计生产了18台。改造番台(200番台)是为满足山阳本线濑野至八本松区间(“濑野八”)的补机需要,于1977年利用EF60型电力机车改造而成,共计8台。

开发背景

1958年,日本国有铁道开发了ED60、ED61型电力机车,开创了日本“直流新型电力机车”的先河。1960年,日本国有铁道在之前两种四轴(Bo-Bo)机车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了采用六轴(Bo-Bo-Bo)设计的EF60型电力机车。然而,EF60型电力机车是以发挥牵引力为主的干线货运机车,高速性能相对较差而不太适合用于牵引特急列车,而且亦没有安装为旅客列车供暖的蒸汽供暖[1]或电气供暖设备。1961年,为了满足旅客列车的牵引需要,而研制了EF61型电力机车。

技术特点

EF61型电力机车是干线客运用的直流电力机车,总体结构与EF60型电力机车的第一批量产车基本相同。车体采用整体承载式全钢焊接结构,车体两端采用具有大面积前窗玻璃的非贯通结构。EF61型电力机车增设了为旅客列车供暖的SG1B型自动式重油蒸汽锅炉,并搭载了与之配套的水箱油箱,使机车在冬季牵引旅客列车时无需加挂额外的暖房车。在当时随着电力动车组的普及,直流电化区段的旅客列车逐步加快“电车化”,加上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指日可待,因此EF61型电力机车亦考虑到日后改造的可能性,只需要取消蒸汽锅炉即可将其改造成货运机车。

为了提供容纳蒸汽锅炉设备的空间,机车长度从16,000毫米延长到17,600毫米。由于EF61型电力机车主要用于牵引旅客列车,因此省略了超多段电阻调压(副电阻器)和防空转保护系统,以牺牲电力机车的部分粘着性能,来抵消车体长度延长和搭载蒸汽锅炉而增加的重量,使机车整备重量仍然和EF60型电力机车一样保持在96。车体两侧侧墙上部均设有两排采光玻璃窗和两排通风百叶窗,这种布置方式有效改善了车内的采光性能,因而亦被后来的国铁电力机车沿用。

为了提高机车的高速运转性能,通过改变牵引电动机输出端的小齿轮,将齿轮传动比由5.47(15:82)变更为5.13(16:82)。机车走行部为三台二轴摇枕式转向架,使用与EF60型电力机车相同的DT115(两端)、DT116(中间)转向架。牵引电动机采用架悬式安装方式,而驱动装置则采用日立的QD2C型轴套式空心轴传动装置,但由于驱动装置的异常振动问题[2],后于1974年至1977年间陆续改造为连杆式空心轴传动装置。

和EF60型电力机车基本番台一样,EF61型电力机车基本番台出厂时均采用国铁传统的茶色涂装(葡萄色2号)。1965年,日本国铁修订了铁路车辆涂装规定,要求所有新型直流电力机车统一采用标准色涂装,车体部分采用蓝色(青15号),车头正面下半部采用奶黄色(奶油1号)。

视频

EF61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日本铁路 EF210形电气机车桃太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