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骨 (中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功效。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 [1] 久不收口及湿疮。

中文名龙骨

毒   性:无毒别录

贮   藏: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潮

入药部位

骨骼化石。

性味

味涩、甘,性平。

归经

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效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

主治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相关配伍

1.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久服聪明益智。(《千金要方》)

2.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3.治遗精白浊及滑泄、盗汗:龙骨生用一两,牡蛎(火煅)一两,鹿角霜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盐水汤送下。(《济生续方》三白丸)

4.治遗溺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纲目》引《梅师集验方》)

5.治泄泻不止:龙骨、赭石脂各等分,俱火煅,研极细末,饭丸梧子大。大人用二钱,小儿用五分。用木瓜汤送下。亦治休息痢。(《方脉正宗》)

6.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龙骨、黄连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食前温米饮调下,日再。(《圣济总录》龙骨散)

7.治白滞痢:龙骨一两半,干姜(炮)半两,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十五丸。(《圣济总录》龙骨丸)

8.治诸疮口脓水不干:白龙骨二分,寒水石三分,虢丹(水飞)一分。上为细末,干掺疮口,一料,以六分为率。(《瑞竹堂经验方》)

9.治金创出血:龙骨一两,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苎麻叶半两。上为细末,水调服之。(《普济方》神仙止血方)

10.治目卒生珠管:龙骨一两。上一味捣罗为散。每点少许珠管上,日三五次。(《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畏石膏。”

药性论》:“忌鱼。”

本草元命苞》:“畏蜀椒、干漆。”

品汇精要》:“畏理石。”

炮制

一、采集加工: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二、炮制方法:

龙骨:取原药材,去净杂质,刷去泥土及灰屑,打碎。生用以潜阳镇静,安神为主。

煅龙骨: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碾成粉末。煅后增强收敛涩精,生肌的功能。

形态特征

磷灰石,又名磷钙石。六方晶系隐晶质,依古代生物骨骼产出。疏松集合体中或有呈晶形小棒状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带油脂状,土状光泽或瓷状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

方解石: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常以钟乳状或致密粒状集合体产出。多为无色或乳白色,如有混入物,则成灰、黄、玫瑰、红、褐等各种色彩。具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晶体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断口贝壳状,硬度3,性脆,相对密度2.6-2.8。

生长环境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龙骨:又称白龙骨(《别录》)。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五花龙骨:又称五色龙骨(《广利方》)。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

以体较轻、质酥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饮片性状:

龙骨:见药材性状。

煅龙骨:为不规则的碎块或粉末状,表面灰白色或浅粉色,质较酥脆,有微吸湿性,气无,味淡。

药理作用

镇静;缩短凝血时间。

相关论述

吴普本草》:“色青白者善。”

雷公炮炙论》:“剡州生者,沧州,太原者为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本草经集注》:“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又有龙脑肥软,亦断痢。云皆是龙蜕,非实死也。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吾自亲见,形体具存,云疗产后余疾,正当末服之。”

新修本草》:“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等辈。而《本经》不论莫知所以。”

本草衍义》:“诸骨家之说,纷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终是臆度。西京颖阳县民家,忽崖坏,得龙骨一副,支体头角悉具,不知其蜕也,其毙也?若谓蜕毙,则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见,死方可见。谓其化也,则其形独不能化。然《西域记》中所说甚详,但未敢据凭。万物所禀各异,造化不可尽知,莫可得而详矣。”

本草会编》:“经文言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纲目》:“龙骨,《本经》以为死龙,陶氏以为蜕骨,苏、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物也,似无自死之理。然观苏氏所引斗死之龙,及《左传》云,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和帝时大雨,龙堕宫中,帝命作羹赐群臣;《博物志》云,张华得龙肉鲊,言得醋则生五色等说,是龙固有自死者矣,当以《本经》为正。”、

本经》:“甘、平。”

别录》:“微寒,无毒。”

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日华子》:"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鼻洪,吐血。"

视频

中医小常识:中药煅龙骨的药性和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