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瑞
龍瑞 | |
---|---|
出生 | 1946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大龍、蜀人 |
職業 | 畫家 |
知名作品 |
《山鄉農校》 《幽燕秋趣》 《龍瑞水墨畫集》 《西嶽華山》 |
龍瑞
1966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之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10餘年[2]。
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
畢業後於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
1985年調中國畫研究院為專職畫家,曾為該院業務處副處長,副研究員[3]。
2001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
2003年,改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2006年,中國畫研究院更名中國國家畫院,龍瑞任院長。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
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會美術組主任、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人物經歷
龍瑞1946年出生,祖籍四川成都[4];
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研究生班,師從李可染先生;
1966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工作;
1981年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作品《山鄉農校》獲優秀獎
1982年工作於中國美術家協會;
1985年調中國畫研究院為專職畫家;
1986年赴香港參加「東方美術交流學會畫展」,作品為包玉剛先生收藏;
1987年參加日本於中國畫研究院舉辦「中國山水畫展」;
於美國紐約赫夫納畫廊舉辦「龍瑞水墨畫展」,並獲美國俄克拉赫馬州榮譽市民證書;
1988年參加赴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由中國文化部組織的「現代中國畫展」;
1989年於台灣舉辦「龍瑞水墨畫展」;
1990年隨中國畫家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中國當代美術家十五人展」。
1991年赴韓國漢城國家藝術殿堂舉辦「中國畫代表作家展」。
1992年應曼德國際登納基金會邀請,赴德國柏林皇宮舉辦「中國現代水墨展」。
1993年赴台灣台中美術館舉辦畫展,作品被收藏;
1994年—策劃並參加「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畫展」;
1996年—兩次訪問意大利及西班牙,並舉辦「現代中國畫展」;
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組織全國知名山水畫家赴井岡山寫生、創作並舉辦「井岡山大型山水畫展」,於北京、南昌、珠海等地巡展;
1997年參加參加「新文人畫展」;
1998年參加98為紀念香港回歸一周年創作《錦繡中華圖》,由江澤民主席題字;
作品《仁者樂山》參加「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
1999年參加世紀末中國畫著名畫家二十一人畫展」;
2000年參加「錦繡中華萬里行—灕江篇畫展」;
2001年參加「錦繡中華萬里行—太行畫展」,參加「聚焦西部」畫展;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
2002年參加「2002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2特邀作品《山水》參加「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3年參加參加「北京國際雙年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彩墨境界—中國山水畫學術展」;
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參加「中國畫提名展」;
8月21日參與策劃組織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館承辦的「黃賓虹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系列展覽」;
2004年參加「聚焦西部•寧夏行 —中國畫畫家寧夏寫生創作展覽」;
12月28日參加「南北山水•當代中國山水畫學術交流展」;
2005年參加「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當代中國畫風貌展覽」;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中國水墨》(龍瑞卷);
4月17日至26日,赴四川巴中老區寫生,並為老區人民捐款、捐畫、題字、捐化肥,並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畫冊;
2006年參加中國美術館」甲子同庚四人畫展」—龍瑞、陳玉圃、張復興、何家安。
5月10日,赴雲南省龍陵勐長箐小學進行作品義賣並捐助希望工程,為希望小學題寫校名;
11月12日,當選為第八屆 中國文聯委員會委員;
11月21日至22日,赴廈門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第三屆會議」;
12月8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心游萬仞—中國畫研究院龍瑞工作室2005年山水畫課題研究班結業作品展」,並舉行研討會,同期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書畫鑑藏》;
12月14日,在釣魚台舉行「中國畫研究院更名中國國家畫院儀式」,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12月25日,在泰國曼谷舉辦「中國國家畫院泰國高端藝術展」;
12月15日至次年1月15日,在釣魚台為中央統戰部創作巨幅山水畫《乾坤和暢》(22500px*15000px);
12月底,為釣魚台作畫《一覽眾山小》,並於2007年參加「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
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製作中心《中國當代畫家》編委會顧問;
2007年為中央統戰部新樓創作的巨幅作品《乾坤和暢》歷經個月時間完成,統戰部副部長黃耀金、辦公廳主任等領導前往觀看作品;
5月29日,與文化部藝術司司長於平為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新館啟動儀式揭牌;
6月29日,在蓉城參加「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祖國內地和香港美術家作品交流展」;
7月28日至8月2日,在威海市舉辦「2007龍瑞山水畫新作展」;
9月19日,龍瑞工作室「首屆山水精英班作品展」在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
歷經4年由龍瑞主編的《當代中國畫品》叢書(共計6卷)於2007年正式完成並出版;
今日美術館「境—龍瑞、盧禹舜、范揚聯展」;
出版《中國當代山水經典》(龍瑞卷);
2008年1月31日,組織全院畫家向災區人民獻愛心捐贈活動。
3月3日至1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會議;
4月8日,接待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夫人來院參觀;
4月9日,舉辦「2007年中國國家畫院年展」;
5月30日,組織全院畫家參加由文化部和民政部組織的賑災義賣活動;
6月13日,參加「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畫創作觀摩會」;
10月15日,組織全院職工響應號召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過冬衣被;
10月,作品《川西雪壑圖》參加政協舉辦的畫展;
11月,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校慶展覽」;
2009年為中國駐美大使館作《黃山圖》,為國家近百年重大歷史題材工程創作《紅旗渠》;
參加全國政協委員;訪歐洲諸國代表團,並於政協舉辦「歐寫生畫展」;
2010年任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為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新館作大幅山水畫;
為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館作大幅山水畫;
2011年1月任重道遠·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首屆藝術大展」,炎黃藝術館,北京;
2012年6月,參加「筆蘊心源」龍瑞、於水、陳風新、劉罡作品聯展,綏風藝術館,北京;
同年舉辦「藝海掇英·2012龍瑞、范揚、唐輝中國畫精品展」;
2013年10月,參加「水墨中國」中國畫名家精品英國展,英國皇家藝術院(RCA),倫敦;
「寫意中國」2013中國國家畫院國畫、書法、版畫邀請展,中華藝術宮,上海;
12月,參加「第三屆·大家之路」當代名家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北京;
2014年參加」中國意象」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巴黎大皇宮,巴黎;
4月,舉辦「江山瑞象·筆墨亮道」龍瑞、王永亮山水作品展,常州市博物館;
5月,參加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
舉辦「畫以載道·承古開今」龍瑞、唐勇力、田黎明、劉進安作品展,北京;
參加「寫意中國2014中國國家畫院年展」;
2015年6月,參加「中國夢·太行魂」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大美無界」楊曉陽、龍瑞、王輔民、雅克·吉耶斯、馬蒂娜·德拉樂芙中法藝術家
2016年4月,參加「六合同春」中國畫邀請展,北京榮寶齋;層次交流對話展,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出版著作
國畫家龍瑞出版有《龍瑞水墨畫集》、《秋天的收穫—龍瑞山水畫專輯》。
1993年 赴台灣台中美術館舉辦畫展作品被收藏;
1992年應曼德國際登納基金會邀請,赴德國柏林皇宮舉辦「中國現代水墨展」;
1991年赴韓國漢城參加國家藝術殿堂舉辦的「中國國畫代表作家展」;
1990年 隨中國畫家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中國當代美術家十五人展」;
1989年 於台灣舉辦「龍瑞水墨畫展」;
1987年 參加日本「現代水墨畫美術展」獲優秀獎;於美國紐約赫夫納畫廊舉辦「龍瑞水墨畫展」,並獲美國俄克拉赫馬州榮譽市民證書;
1986年赴香港參加「東方美術交流學會畫展」,作品為包玉剛先生收藏。
作品風格
山水風格
龍瑞的山水,最初師承李可染、梁樹年等,重視寫生,但他一開始就喜歡有力的筆線色皴,而不特鍾情於反 龍瑞畫作之一(25張)復的渲染。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多次赴歐美考察藝術,觀念有所變化,決定「跳出形的束縛」,創作了一批強調構成的作品,從而拉開了與寫實山水的距離,突出了視覺張力,成為革新山水畫的代表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在漸向傳統,追求氣韻、味道。回歸式求變的過程中,筆力益發自由雄健,陽剛渾融之氣籠罩畫面,個性面貌、傳統意趣和現代感,也愈加明晰而統一了。龍瑞生於成都,求學於北京,南人北相。南北兼綜的素質在他的繪畫藝術中燦然可睹:氣象博大而筆式精妙,丘壑高大綿長而點景生動怡人,能將燕趙慷慨悲歌之氣與吳越小橋流水人家冶為一爐,亦能將黔蜀山野氣象同市井都市紅塵勾兌一壺。筆墨中正蒼厚,卻不乏風流蘊藉,格局大開大闔,過渡卻微妙精細。
設計風格
龍瑞的底子是工藝美術設計,因此他對構成、設計的抽象意識比一般中國畫家要敏感。在那大談「繪畫性」的年月里,「構成」一詞變得時髦起來,而人們對「構成」的理解又都偏重於平面幾何,於是不管是油畫,還是傳統的中國水墨,大家在平面上都「構成」起來,各種僵直的幾何形狀把畫面中的有機物象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條條框框。龍瑞未能免俗,他的工藝設計底子這時候也派上了用場。但這麼弄了幾年後,他發現用毛筆和水墨畫幾何簡直有些莫名其妙,「氣韻不夠」,龍瑞用4個字溫和地結束了這場遊戲。錦泉齋美術館推薦龍瑞作品欣賞[1]
龍瑞於2000年前後,提出與中國畫發展有關的「正本清源,貼近文脈」觀點以後,一直一以貫之地堅持這個觀點,並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宣傳這個
社會評價
人物評價
龍瑞不是一個偏執之才,而是一個具有中和之質的整合型畫家。從他80年代出道以來的種種表現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兼容並蓄的氣質。他可以是相當前衛的「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展」的重要成員,也可以是堅守傳統筆墨趣味的「新文人畫」網羅的對象,還可以是觀念與語言都平實中正的「河山畫會」的中堅。似乎誰也不想漏掉他,他也不想同誰過不去。當主旋律畫展或紀念性場合需要他的作品時,他可以畫出氣勢磅礴的錦繡中華,為祖國河山立傳的凜然正氣不讓前賢。當遊戲筆墨的小兄弟讓他表現些輕鬆愉快的邊緣人生情調時,他那蜀人的詼諧幽默也能派上用場。當前衛畫家們痛心疾首於水墨畫在觀念和語言上滯後於世界潮流時,他也深感責任在肩,於是策劃於密室,揭壁於展廳。 龍瑞不是一個滿足現狀、吃老本的人,他有着活躍的思想,悟性高、能力強、眼界開闊。用評論家郎紹君的話說:龍瑞是為數不多,極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畫家。因為他走過了一段曲折與反覆的路程,對東西方藝術的整體有更明晰的認識,且更加自覺和成熟。作為有實力的畫家,龍瑞通過有目共睹的創作成就,無言地闡述着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價值取向。當臨中國畫發展需要在深刻反思中重整旗鼓的特殊歷史情境,他的藝術追求尤其提示了一種頗有表率意義的實踐方式。
文章評價
回味意味着另一種跨越
文/尚輝
龍瑞是當代中國畫壇中試圖從現代性回歸傳統性,在當代文化語境裡增強傳統文化精神的一位代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中國畫「窮途末路」論而展開的中國畫大討論,的確喚醒了一代中國畫家對於傳統中國畫的變革意識。在這種變革中,不僅有一批畫家轉向實驗水墨,把水墨媒材作為現代繪畫的中國符號予以觀念性的重組,而且,也有一批畫家從中國畫內部改變人們的日常視覺經驗,將超現實時空的幻象、抽象形式的結構和潛意識的直覺融入中國畫,從而把傳統中國畫那種農耕文明時代的視覺經驗改變為以城市化視覺體驗為特徵的後工業時代的視覺方式。許多畫家在改變日常視覺經驗的同時,也相對增強了畫面內在結構的提純與放大。以追求視覺形式的個性化為主的圖式個性,成為中國畫家追求現代性審美趣味的重要價值判斷。其時,作為中國畫研究院的專業畫家,龍瑞身處於中國畫創作研究的中心而深刻地感受了中國畫正在醞釀的一種歷史巨變。在某種意義上,龍瑞是從中國畫內部推動這種歷史巨變的踐行者與帶頭人。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他的山水畫的圖式個性非常鮮明地凸顯於中國畫壇。他改變了山水畫所呈現的自然時空框架,不再以山川的煙雲變幻作為筆墨的表現意趣,而是尋找隱藏在山川之中的各種方形結構,以這種抽象形式與山川自然形象的巧妙結合,展示城市文化觀照自然而形成的獨特的審美意象。
龍瑞的這種具有城市文化特徵的圖式山水,在上世紀90年代引起了畫壇的廣泛關注;他在中國山水畫方面具有示範性的現代性探索,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畫界的學術地位。與他同時崛起的以圖式個性探索為現代性標誌的一些畫家,直到今天依然在堅守着這條現代性道路而深入行進。和這些畫家不同,龍瑞卻在上世紀90年代末再度孕育了一次蛻變。很顯然,在自然山川與抽象形式的結合中,每位藝術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術經歷與人生體驗尋找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不論哪種方案,其癥結往往都在於很難將中國畫的筆墨語言自然而然地融合到圖式結構中。也即,當代中國畫家對於形式的敏感性往往都大於筆墨的敏感性,加之筆墨功底的淺薄,致使這種現代性和中國畫的傳統文脈產生了斷裂。這或許是龍瑞在進行中國畫現代性探索的過程中最感困惑的地方,也是當時進行中國畫現代性探索形成的通病。這種困惑,無疑也成為龍瑞再度變法、調整探尋路線的關鍵。
「筆墨」再次闖入了對此感到困惑的探索中國畫現代性的畫家視野。因為,中國畫的「現代性」如果僅僅落腳於視覺形式,那麼無疑也就消解了中國畫自我生存的價值。或者,也可以說,中國畫的「現代性」是必須以中國畫的「筆墨」為根基、為前提的。「圖式個性」只有與「筆墨個性」的有機結合,才能顯示中國畫「現代性」不同於西方「現代主義」的獨特價值與魅力。基於這種認識,龍瑞提出了「貼近文脈」「正本清源」的學術主張。顯然,這個主張是在中國畫獲得現代性發展之後而提出的具有當下性的學術命題,它針對的是當時中國畫因強化現代藝術語言與觀念而弱化了傳統藝術精神的普遍現象。龍瑞的這一主張,不僅清理的是當時中國畫流行的「幻象」、「直覺」與「結構」的現代性探索,而且清理的是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興起的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寫生山水」。而20世紀沒有受到這兩種藝術思潮影響的黃賓虹的山水畫理念,則成為他「正」中國畫之路的「本」和「貼」中國畫學之「脈」的典範。他在20世紀上半葉形成中國山水畫巔峰的黃賓虹的藝術世界找到了回歸的「本源」。
因而,在龍瑞提出「貼近文脈」「正本清源」的學術主張的同時,他自己的山水畫也轉向了黃賓虹山水畫的體悟與修煉。或許是賓虹山水強大的藝術魔力,龍瑞逐漸從外在的形式個性轉向內蘊豐厚的筆墨個性,那種抽象構成竟然在他以後的山水畫探索里逐漸淡出乃至完全隱退,代之的則是對傳統山水畫那種虛中見實、枯中見膏、粗中見秀的筆墨個性的追求。從上世紀末到新世紀00年代,他的山水畫幾乎在零的圖式個性中追求中國畫這種「至清」、「至純」、「至絕」的筆墨境界,從勾皴渲染這種在當代幾乎是泛書法化的大眾筆墨樣式到不加渲染、純以枯濕濃淡的筆墨交錯、筆墨透疊和筆墨積沉而形成的以筆見墨、以淡見韻、以無見有的筆墨意蘊,他從自己的創作實踐成就了當代中國畫壇的傳統典範,聯結了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斷裂。
試圖從對黃賓虹的追摹中增強當代中國畫筆意墨蘊的龍瑞山水,當然不是以求「變」體現他的藝術追求,而是在「不變」之中獲得中國畫的藝術精神與文化品質。他從黃賓虹山水畫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如何將西學的「線」與「面」轉化為中學的「筆」與「墨」,又將傳統的「筆」與「墨」溶鑄在一起而達到難以剝離拆分的骨肉密合、血肉相融。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模糊了以「線」作「骨」、以「墨」作「肉」的功能分層,而完全以「用筆」解決山石茂林的團塊形象的呈現。在筆墨之中,又以枯筆濃墨和濕筆淡墨的交錯混融追求畫面內的筆墨關係,由此形成既蒼茫渾樸又潤澤華滋的筆墨境界。他並不像黃賓虹晚年那樣陶醉於「宿墨」與「焦墨」的膠着與疏離,以此體現苦拙蒼辣、天荒地老的境界,而是在「濕」與「枯」的紛披之中顯現濃重之內的透脫、蒼茫之里的秀潤,以此呈現郁然深秀、渾樸厚拙的筆墨意味。相較於賓虹,龍瑞的畫面尺幅較大,雖然他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筆墨的密度,強化了整體的結構,但總體上仍以筆墨的相互裹含、相互交錯鋪陳形態,特別是那些超寬巨幅的山水,仍以畫面整體的氣勢、靈動流暢的氣韻和沉靜散淡的用筆而營構天地,充盈其間。這是和賓虹老山水不盡相同的自家面目,也是龍瑞作為當代畫家在承傳賓虹老筆墨山水時必然顯示出來的某種時代個性。
龍瑞在當代中國畫壇中提出的「貼近文脈」「正本清源」的學術主張和他自己對於黃賓虹山水畫的創作研究,不僅掀起了世紀之交全國範圍的「黃賓虹熱」,而且重新確立了中國畫以筆墨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在他的影響下,當代中國畫壇匯聚了一批追摹黃賓虹山水樣式的青年畫家,他們執著「筆墨不隨時代」的藝術理念而開始了對於傳統文脈的回溯與復興,從而在新世紀之初形成了和百年前「革『王畫』命」完全相反的藝術運動。雖然美術界對於「貼近文脈」「正本清源」的學術主張和「黃賓虹熱」一直存在褒貶不一的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對中國畫傳統筆墨的體認,有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承傳與發展,特別是在21世紀促進中國美術走自主發展的戰略抉擇上無疑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從這個角度看,作為「黃賓虹熱」的始作俑者,龍瑞不僅獨具慧眼,而且是從中國文化自主發展的高度提出了具有現實針對性的時代課題。國畫家龍瑞生活照(2張)
出生於1946年的龍瑞,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和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山水畫研究生班,他是新中國培養、新時期造就的一位中國畫家,他的藝術成長與藝術錘鍊莫不得益於新中國文藝思想的洗禮。作為李可染的弟子,他曾起步於「寫生山水」而為傳統山水畫注入現實主義的審美因素;作為新時期造就的一位中國畫家,他從「寫生山水」轉向「構成山水」的研究與突破,為傳統繪畫注入了現代主義的審美情趣。但也恰恰在「構成山水」的現代性研究中,他深感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與斷裂,而在文化精神上對於黃賓虹的邂逅,才真正形成他個人藝術探索中的一個新的起點,從而將他對於藝術現代性的理解轉入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之中。其實,筆墨語言的自立是和抽象構成等同的一個現代性美學概念。這種現代性,都強調了藝術獨立於再現審美對象之外,對於主體精神自覺、自主的追尋與凸顯的獨特審美價值和意義。它們的區別僅僅在於,一個偏重於媒介審美的探索,一個注重形式規律的發現。因而,也可以說,龍瑞在當代語境中對於純粹筆墨精神的倡導與實踐,是另一種方式的現代性表述。只不過這種現代性是對「寫生山水」——現實主義新傳統的一種調整與反撥,是對「構成山水」——西式現代主義新探索的一種民族化的轉換與深化。筆者以為,「貼近文脈」「正本清源」對龍瑞而言,仍然只是他藝術探索不斷前行的一個過程。一個充滿文化自信與自覺的集大成者,必定會在借鑑與回歸中完成新的跨越。
龍瑞是從師承李可染藝術步入山水畫壇的,他懂得寫生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很好的造型技巧。在80年代中期創新思潮的推動下,他用構成法創作的山水畫,反映了他努力擺脫寫生山水圖式、大膽探索新法的嘗試,作品得到人們的認可與積極評價。但從90年代初開始,他的藝術創作卻逐漸發生變化,其動因是受當時文化界「復歸傳統」大思潮的影響。在這一思潮中,承繼和發揚文人畫傳統筆墨精神的黃賓虹,理所當然地受到美術評論界和山水畫界創作的轉型正是從學習和研究黃賓虹的藝術理論與實踐開始的。他深入探究筆墨的內在精神,領會傳統文人畫的真諦,尤其對山水畫「游於藝」的審美李翔頗有感悟。他的山水畫從筆墨到圖式,全面向黃式畫風復歸,在題材、立意、構思和筆墨語言上,更為自由、隨意和率性,其旨意是他自己一再表述的「貼近文脈,正本清源」。所謂文脈,我理解為是傳統山水畫的寫意精神;所謂正本清源,即用傳統山水畫「以心觀物」取代「以物觀物」的方法。 ——邵大箴
人生履歷
1986年赴香港參加「東方美術交流學會畫展」,其部分作品為包玉剛先生收藏。
1987年參加日本「現代水墨畫美術展」獲優秀獎。1987年,於中國國家畫院組織「中國畫研究會」。
1987年,於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中國山水畫展」。
1987年於美國紐約赫夫納畫廊舉辦「龍瑞水墨畫展」,並獲美國俄克拉赫馬州榮譽市民證書。
1988年赴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由中國文化部組織的「現代中國畫展」。
1989年於台灣舉辦「龍瑞水墨畫展」。
1990年隨中國畫家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中國當代美術家十五人展」。
1991年赴韓國漢城國家藝術殿堂舉辦「中國畫代表作家展」。
1992年應曼德國際登納基金會邀請,赴德國柏林皇宮舉辦「中國現代水墨展」。
1993年赴台灣台中美術館參加「現代水墨畫展」及學術研討會,送展作品為台中美術館收藏。
1994年-1995年策劃並參加「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畫展」。
1996年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組織全國知名山水畫家赴井岡山寫生,創作並舉辦「井岡山大型山水畫展」,於北京、南昌、珠海、汕頭等地巡展。
1996年——1997年兩次訪問意大利及西班牙,並舉辦「現代中國畫展」。
1997年參加「新文人畫展」。
1998年參加「河山畫會第四國展」,「98中國山水畫展」,「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
1999年參加「世紀末中國畫著名畫家二十一人畫展」。
2000年參加「錦繡中華萬里行——灕江篇畫展」。
2001年參加「錦繡中華萬里行——太行篇畫展」,參加「聚集西部」畫展。
2002年參加「二OO二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3年參加「北京國際雙年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
2012年4月26日由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山水家園——龍瑞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2年12月22日在北京睿畫廊舉辦「龍瑞山水畫新作展」。
作品欣賞
視頻
龍瑞山水畫教學122020年4月9日發布
參考資料
- 移至 ↑ 藝術家官方網站 ],[2016-12-8
- 移至 ↑ 1966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之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10餘年,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3...- 2020-4-4
- 移至 ↑ 1985年調中國畫研究院為專職畫家,曾為該院業務處副處長,副研究員,搜狐 - www.sohu.com/a...- 2019-12-2
- 移至 ↑ 龍瑞1946年出生,祖籍四川成都,個人簡歷網 - www.gerenjianli.com/M...-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