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鼓楼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鼓楼公园

中文名: 南京鼓楼

外文名: Drum Tower、Gulou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 免费

占地面积: 50000 平方米

著名景点: 明代城台、明代柱础、清代御碑、龙凤亭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编 号: 8-0268-3-071

所属时代: 明清

南京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明城墙内中央的鼓楼岗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京师迎王、接诏书、选妃等重大庆典的重要建筑,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官式砖构建筑的代表。


南京鼓楼与南京钟楼相对,明朝时期规模宏大、规格极高,城楼后因遭战火而被毁;清朝时期鼓楼仅剩下城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四望,树碑建楼,更名“碑楼”,并保存至今;民国十二年(1923年),被辟为南京鼓楼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岛交通枢纽。


1957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南京鼓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南京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沿革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在南京设太史监,明太史监首任太史令刘基。次年,南京明城墙开始建造,据史书记载,“上命基补新宫于钟山之阳……故筑新城五十余里”。南京明城墙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即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即京城,而鼓楼就建在城市的中央。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南京鼓楼始建,朱元璋为了在全城统一时间而修建了鼓楼这个报时机构,由掌管报时的官吏专门掌控。


清朝时期,南京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鼓楼有“明鼓清碑”之称。


清朝康熙年间钟楼被毁,只留卧钟,后被迁至大钟亭,同时鼓楼城楼不存,只剩城台。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为根治黄河、整顿吏治来到江宁,初二登上鼓楼城台凭高远眺,纵览金陵风貌。初四康熙返京前一再告诫官员“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两江总督王新命等将圣谕刻石,在鼓楼城台正中树“戒碑”,为了保护碑,又在它上面建楼,因此,清代南京鼓楼又称碑楼。由于康熙曾登鼓楼城台,重建后的鼓楼名为“畅观楼”。


晚清太平天国战火后,再次维修改建,改建的楼中为大殿,周边有柱础回廊。


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南京鼓楼为主体被辟为南京鼓楼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中山大道开筑,中山北路、中央路(子午 路)、中山路、黄河路(今北京东路)、北平路(今北京西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岛交通枢纽,中山大道也由此向南至新街口。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南京市公园管理处成立,鼓楼公园归属其下。鼓楼曾一度设有测候所,以后又作为中央天文研究所临时办公场所,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后,天文台即迁出。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鼓楼公园办事处,兼管清凉山、鸡鸣寺两公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建儿童娱乐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伪政府设鼓楼公园办事处,兼管莫愁湖五台山、清凉山及街道行道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设鼓楼公园管理所。

1949年南京解放后,鼓楼公园由工赈总队园林中队管理,重新修缮、绿化。又曾作为消防部门的了望哨。1958年,公园面积2公顷,拥有 绿地面积0.8公顷,苗圃0.5公顷,成立了鼓楼公园管理处,归鼓楼区城建分局绿化队领导,有职工十余人,管理范围包括鼓楼广场及鼓楼周边地区的绿化养护管理,并担任重大节日鼓楼广场的绿化布置、花卉摆放工作。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之际,鼓楼公园正式对外开 放。

1966年“文革”开始,公园停止对外开放,遭严重毁坏,文物、古玩摆设大多流失,职工全部并入鼓楼区绿化队。公园成为“文攻武卫”指挥部,后又成为“人防指挥部”。经过“文革”浩劫,公园室内文物、古玩摆设大多流失。剩下的亦遭严重毁坏。

1974年9月11日,南京市政府开始鼓楼公园恢复工作,经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鼓楼公园领导小组”,负责鼓楼公园恢复工作,包括鼓 楼、鼓楼西亭(“乐之亭”)、鼓楼广场及四周绿化,配备职工15人。1976年2月18日,鼓楼台座因“人防工事”造成严重坍塌,台座西 南出现自上而下开裂、下沉。

1979年9月30日,鼓楼修缮工程竣工;同年10月1日,鼓楼公园恢复对外开放。

1983年,“鼓楼揽胜”被评为“新金陵四十景”。

2003年,评选“南京新55景”时,鼓楼公园作为南京的标志建筑之一,再次成为市民评选的热点。


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成城阙样式,高达9米,红墙巍峙,飞檐迎风,中间有券门三道,贯通前后,上有“ 畅观阁”题额。上层建筑,分为中殿和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与其他现存十三座明代官式砖构建筑城台相比,明代南京鼓楼城台台底长度较小,台底宽度最小,上部长43.8米,宽22.6米。可能由于南京鼓楼建于黄泥岗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地势,因此可以利用较小的体量创造出平地建筑较大体量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特点

南京城墙的设计者是刘伯温,为了体现朱元璋“皇权神授”的统治地位,他在规划南京城垣时,将南京城垣设计成北斗星与南斗星的聚合形,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此轴线的走向正是“西北—东南”,将明代的南京城,分为“南斗星”、“北斗星”两部分。


鼓楼的朝向和明代中轴线平行,从明代地图上看,鼓楼和钟楼就位于这条中轴线的一侧,其“西北—东南”的朝向正与中轴线一致。明代南京钟楼鼓楼位置的选择也有玄机,它们距离朝阳门(中山门)、仪凤门、聚宝门(中华门)的距离大致相等,可以算是当时城市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明代南京鼓楼的朝向,其实就是由于南京城墙外形决定的。南京城墙的外形不规则,不是古代城墙常见的方形或者矩形,导致了其中轴线也不可能是南北走向。“西北—东南”的城市中轴线,形成了南京鼓楼看似怪异的布局和朝向,同时也反映了南京这座明代都城在城市规划上的特殊寓意。


南京鼓楼现存台座顶上正中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上层的木结构殿宇中摆放有大鼓、小鼓、云板、点钟、牙杖四、铜壶滴漏、三眼画角等,用来昼夜报时和迎王、选妃、接诏等,极尽奢华。


城台

城楼下层为城阙式台座,中间并列辟券门3道,前后贯通,供人们行走;台座前壁左、右两端各筑券顶石级台阶一条,供人上下,台面梯 空之上各建歇山檐棚顶梯亭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座横向正中和偏前各开两口漏窗,用来自然采光和通风。


戒碑

康熙戒碑记载的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经江宁(南京)返京启程时,目睹数十万江宁民众夹岸送行,各级政府官员着官服在两岸跪送等排场和气势,不悦反忧,他告诫大小政府官员:不能追求享受和做表面文章,应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惩治腐败,弘扬正气,体察百姓的实际困难,做到本分务实,使百姓生活有保障,人心稳定,以不辜负我的期望。次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将“圣谕”刻石,竖碑于鼓楼台座正中,并建楼保护。因碑文内容是皇帝对官员们的告诫,故该碑也被称为“廉碑”。


古亭

鼓楼楼上原有报时用大鼓两面、小鼓24面,但明亡后均散失。二楼平台上有一口“太平大钟”,并镌刻有“吉祥”、“如意”字样。鼓楼顶层上,有一座摆放在玻璃罩中的龙凤塔,是慈禧六十大寿时,地方官员所送礼物。龙凤塔高4米、圆3.5米,六角七级结构,精雕细刻着人物、植物、动物,外镀金铂,金光熠熠。龙凤塔各级都有极精细雕刻的人物或植物、动物画。从下至上,四级为人物,皆为武士出征,三国故事人物等;三级为花鸟,有葵花、天竹、青松、芭蕉、万年青等。花鸟中还有虎豹、蛇虫与之为伍;二层隔离刻有六大骑士,六根亭支架上,凤上龙下,六龙抱柱,六凤呈祥;亭子上部由飞鹤、荷花盖顶。整个亭子,呈现出一幅幅优美图画,造型紧凑协调,生动精美,其雕刻工艺极为精湛,为世人所称赞,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保护措施

1957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南京鼓楼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为配合南京地铁4号线鼓楼站的建设,鼓楼公园于2013年5月15日实施闭园并围挡,先行开展鼓楼加固工程,并关闭游览2年。


2017年3月20日,“鼓楼”修缮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由南京市发改委于核准批复,工程总投资估算3542万元。工程设计方案于2017年5月31日取得省、市文物部门的批复,2017年6月1日施工单位进场施工,设计施工时间18个月,计划用时9个月。


2019年10月16日,南京鼓楼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活动

2016年1月12日下午,来自江苏省市区100多名领导干部,聚集在南京鼓楼公园“康熙戒碑”前,共同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揭牌。


文物价值

从南京鼓楼现存明代城台形制及其顶部明初遗存柱础为依据,参考现存明代钟鼓楼建筑、城楼建筑以及同时期明代官式建筑实例的做法,可以了解到明代南京鼓楼建筑的形制以及明朝时期官式砖构建筑的规格。


从南京鼓楼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与道路的关系、建于高地之上的优势和其特殊朝向的原因三个角度分析明南京城与鼓楼的关系,从选址和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均可以了解到南京鼓楼与都城南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制方面的关系。


从南京鼓楼的城台基础、墙体砌筑、拱券、台顶做法等方面入手,从平面、剖面、立面、斗栱及大木构件尺寸等角度分析明代南京鼓楼城楼的构成,从小木作、彩画、琉璃几个方面研究总结明代城楼各部分做法,不仅可以研究明代南京鼓楼城台特征,对城台的比例及垂直交通空间进行探讨,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明代官式砖构建筑。


南京鼓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鼓楼岗之上,南京明城墙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即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即京城,而鼓楼就建在城市的中央,鼓楼岗海拔40米,系钟山余脉,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


开放时间

8:00-17:00


交通信息

公交:


鼓楼医院站:南京公交1路、南京公交16路、南京公交25路、南京公交33路、南京公交Y1路、南京公交Y16路

中央路·鼓楼站:南京公交1路、南京公交25路、南京公交28路、南京公交33路、南京公交35路、南京公交201路、南京公交Y1路、南京公交Y2路

中山北路·鼓楼:南京公交3路、南京公交16路、南京公交31路、南京公交34路、南京公交52路、南京公交67路、南京公交95路、南京公 交100路、南京公交100路高峰、南京公交551路、南京公交Y16路、南京公交Y25路

鼓楼公交总站:南京公交552路、南京公交D2路、南京公交Y25路

鼓楼街:南京公交551路


地铁:


南京地铁1号线 鼓楼站

南京地铁4号线 鼓楼站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