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黔江區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黔江區天主教堂位於黔江城西北角譚家灣(今隸黔江區城東街道文匯居委),北面與「伴山國際」小區相鄰,南面為中國移動重慶黔江分公司;東面是黔江區財政局集資房,西面坎下是碓窩田居民點與新華中學。

歷史沿革

同治十二年(1873)年6月,華籍傳教士張紫瀾在黔江城購買馬石角一民房設堂,法國司鐸余克林、傳教士戴明卿在新建街與民主街相交處購買一官員府地建天主堂,是年9月建成,神職人員由重慶教區委派。1946年,黔江天主教會開辦上智小學,由楊芳濟任校長,學生免費。

1949年全縣天主教信徒621人,其中聯合鎮、環城鄉115人,洞口鄉43人,中唐鄉13人,鵝池鄉26人,五里鄉87人,分支機構「三一堂」(隸酉陽)信徒347人。經濟來源主要有二:⑴重慶教區主教公署資助;⑵教會房地產租金收入(時有房屋30餘間,面積1000餘平方米,菜園5畝)

1951年3月,黔江成立了「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員會」,由楊芳濟、蒲甸之分別任正副會長。教會開展了三自革新運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宗教活動停止,教堂被拆,房屋土地被占。1984年,落實宗教政策,黔江縣政府認定黔江天主教房地產1052.78平方米,已拆除的480平方米按25元/平方米計價,補償人民幣12000元。2000年12月14日,黔江區天主教愛國會籌備組成立。2001年1月,黔江天主教愛國會籌備組租用圖書館大廳作信徒學習點,恢復宗教活動,由劉文明神父主持。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黔江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等單位對天主教房產調查核實。2003年6月2日,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負責人洪道元、劉德申與黔江區人大、黔江區政府負責人黃邁、劉承升在金冠酒店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黔江天主教堂選址等有關問題,並就黔江天主教房產遺留問題達成共識。會議決定,天主教選址城東街道譚家灣,政府無償劃撥土地5畝,對已拆毀的天主教房產,以500元/㎡予以補償。7月9日,黔江區計委批准天主教堂建設項目立項。7月31日,區規劃辦在譚家灣劃撥土地4343平方米作教堂建設用地(包括街道占地1.51畝)。2003年10月13日,黔江區政府在體育場無償劃撥兩間門面(不小於60平方米)作為天主教自養房,教會享有永久使用權。2004年4月12日,黔江區政府專題會議決定:原議定教堂用地5畝,現加上街道占地1.51畝,以每畝5萬元補償,共計32.55萬元;房地產1901.3平方米,已補償555平方米,還需補償1346.3平方米,以每平方米500元計,應補67.315萬元,兩項合計99.865萬元。2004年10月18日,區規劃局調整為用地5畝(從街邊攔馬石算起)。2006年4月25日,黔江天主堂開工建設,2007年11月8日竣工,2008年10月,劉照江兼管黔江天主堂教務。是年12月5日,黔江區天主教愛國會成立,駐黔江天主堂。2009年3月25日舉行復堂祝聖慶典。是年12月16日,重慶市天主教「兩會」與重慶教區委派劉照星神父任黔江天主堂神父。

教堂簡介

黔江天主堂占地5畝,建築面積1761.11平方米,其中,教堂261.11(按設計圖紙計,應是319.5平方米),綜合用房1500餘平方米。哥特式建築,坐西北朝東南。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大門楹聯:「傳揚耶穌救世精神,共創俗世和諧社會」。走進大門,是一個400餘平方米壩子。壩子四周綠樹成蔭。上兩重石階,石階長18.39米,第一重20級,第二重17級。石階左右兩側各立一石碑,右碑刻「天主十誡」,左碑刻「聖教四規」。塔前有一小壩,小壩左、右分別長20米、16米,寬9米、6米;前後分別長20米、16米,寬6米、8米;面積共632平方米;右邊轉角處為「聖母亭」,亭內聖母像高1.8米,寬1.2米。亭前楹聯:「謙潔無雙真主母,溫良莫匹是慈親」。再上一重石梯,即為教堂。

教堂大門楹聯:「基督福音千秋頌」,「聖經真道萬代傳」。再往前是三道小門,正門楹聯:「走天路從神得力,奔靈程靠主加恩」;右陪門楹聯:「忍耐謙卑喜樂足,寬容饒恕平安多」;左陪門楹聯:」天澤恩雨潤萬谷,主賜福音救萬民」。

進大門,可見鐘樓尖頂高高的十字架。鐘樓尖頂高度為37.3米。

大殿長17.8米,寬14.6米,面積261.11平方米,可容納350人參與彌撒。穹頂正中高8.7米,東北與西南兩側高6.4米。8根乳白色圓柱分列兩旁。跪凳中間的甬道直達祭台。祭台正中塑主保若瑟聖像,像高1.8米,肩寬1.2米,手握枯木,鮮花綻放。祭台左邊為祭衣室,外牆掛耶穌聖心畫像,畫像高1.8米,寬1.2米。祭台右邊為告解室,外牆掛聖母聖心像。祭台前方設讀經台。東北與西南兩壁牆上掛油畫耶穌苦路圖14處。油畫250x120厘米。

教堂左下方為神父宿舍與生活區,共980平方米,右下方空地約200平方米。教堂右邊建有聖母堂,後面有石雕像14組。

經費來源:區政府2009—2011年每年補助辦公經費1萬元;2012—2013年每年補助辦公經費2萬元,2014年補助3萬元。另為信徒奉獻、房屋出租租金等收入。

2010年7月6日,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主席謝榜勇來堂調研。2011年8月27日,重慶市民宗委副主任喻柏炎、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主席謝榜勇來堂視察。2013年4月9日,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唐步新來堂視察。2014年5月28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陳宗榮率調研組前來調研。

2011年1月獲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授予的「重慶市2010年『和諧寺觀教堂』」稱號。

歷任神父

劉文明(2000.12—2008.12)—劉照江(2008.12—2009.12)—劉照星(2009.12—2015.12)

歷屆負責人

1998—2015年:蒲祖英(1998.4—2005.6)蒲長華(2005.6—2010.12)劉照星(2010-2015)

彌撒時間

08:0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