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专业圈 的图片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宝清、饶河、抚远和富锦三县一市行政区内的红兴隆和建三江2个农垦管理局境内。保护区前身是长林岛、雁窝岛、挠力河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七里沁河一个总局级(地市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3日,国务院批准建立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60595.4公顷。东西长165公里,最宽处13.5公里,最窄处4公里

历史沿革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由长林岛燕窝岛挠力河三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处七星河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垦,开发规模较大的时期在1960~1980年代。1960年代前,宝清县的东北部有大片荒原(七星河下游右岸和大、小挠力河之间),俗称东大荒。

从1956年开始,10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1]。先后在宝清县境内外建起国营农场群。

从1960年代起,有青原和十八里两乡的部分村屯,分别先后到毛家窝棚、小老等窝、黄菠萝岗、黑林子岗、狼洞窝等地建立开荒远征点。

1973年凉水乡的聚宝山村也挤进此地开荒建点。

1975年十八里乡报国村,远征到七星河东方的五棵树一带开荒建点。1979年至1981年,经统一规划,经政府批准,在东大荒先后建立起16个机械化开荒点,两个乡,即东升乡和建平乡。

到1980年代初期,挠力河流域中宝清站和保安站以上的沼泽率分别降到20%和17%,宝清站至莱咀子站间的沼泽率为43%。

到1990年代末,挠力河上游的沼泽率已不足10%,中下游已降至17.1%。

1998年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

2001年,黑龙江省水产局成立挠力河水域渔政管理委员会,将挠力河禁捕期改为4月15日至6月20日。

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2005年,挠力河处于停止捕捞状态。

保护对象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动物

野生动物593种;有脊椎动物6纲38目96科218属373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据初步调查,主要脊椎动物有:黑熊、狍子、狐狸、麝鼠、雪兔、马鹿等;鸟类有大雁、绿头鸭、丹顶鹤白鹭、苍鹭、罗纹鸭、红嘴鸥、东方白鹳等。除此还有多种鱼类,如鲫鱼、鲤鱼、北方泥鳅、鲶鱼、草鱼、狗鱼等,蛙类主要为黑龙江林蛙。

植物

野生植物400多种,如乌拉苔草、漂筏苔草、芦苇、香蒲、小叶章、修氏苔草、野大豆、黄芪、蒿类、柳叶乡线菊[2]、沼柳等。2000年由国家环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出版的《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中,有五种水生植物被列入,其中,莼菜和貉藻被列入Ⅰ级;而莲、浮叶慈菇和乌苏里狐尾藻被列为Ⅱ级。

视频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中国挠力河红旗岭

参考文献

  1. 【独家】黑龙江300年(七十)十万官兵 开垦荒原,搜狐,2017-04-17
  2. 柳叶绣线菊图片,浴花谷花卉网,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