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热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调查显示,最近6年,在西部六省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在400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三省新发病例占全国新发病例的90%以上。[1]

流行病学

  1. 分布:解放前我国黑热病流行的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甘肃新疆青海湖北四川热河察哈尔蒙古西康等省。
  2. 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和狗。犬内脏利什曼病是由犬利曼原虫引起的。根据国内研究,犬内脏利什曼病和人黑热病的分布,在很多地方是平行的。
  3. 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白蛉作为传染媒介进行传播。
  4. 流行特征:本病主要见于农村。

发病机理

白蛉叮咬后,原发性皮肤病变很难见到。利什曼原虫进入人体后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原虫被吞噬后,在吞噬细胞中寄生分裂并繁殖。寄生的细胞破裂后,原虫释出,又被新的巨噬细胞吞噬。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均呈现肿大,骨髓增生。[2]

病理改变

脾肿大最为突出,脾髓质多为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取代,马氏小体因受压而萎缩。肝内枯否氏细胞增生并含大量利什曼体。除上述器官组织外,朵氏利什曼原虫也可见于胸腔积液,前列腺液扁桃腺眼分泌物,以及粪尿中;这些部位和组织液虽可找见利什曼原虫,但无重要流行病学意义。[3]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由于患者被自然感染的白蛉叮咬日期难定,故黑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不易确定。根据钟氏本人在实验室意外感染黑热病时,其潜伏期为三个半月(钟惠澜,1931)。作为正常自愿者李懿征医师,曾接受犬利什曼原虫鞭毛体接种,经过五个半月的潜伏期后,显示黑热病早期典型症状,并在其骨髓中找到利什曼体(钟惠澜,1940)。

临床表现

黑热病临床表现典型者,不难确诊。

  1. 发热:最为常见,多伴有大汗,小儿可惊厥。1/3病例的热型酷似伤寒,l/3病例呈双峰热型。还有一些病人突发稽留型高热,以后转变为不规则热型或间歇热型。
  2. 肝脾肿大:脾大尤为明显。甘肃省卫生厅(1987)对1164例患者的分析,脾肿大占98.9%。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完全可有贫血。
  2. 病原学检查:为确诊本病的之最可靠方法,主要是通过骨髓、淋巴结穿刺,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检LD小体。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史。
  2. 验室诊断 从患者的组织或血液中查到利什曼原虫是确诊黑热病的可靠依据。

常用的方法是行骨髓、肝、淋巴结穿刺活检进行涂片或病理切片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伤寒、结核病疟疾布氏杆菌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相鉴别。

并发症

黑热病严重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 走马疳或称坏死性口腔炎:患者口腔粘膜及其附近组织呈快速坏死,常由齿龈与颊粘膜开始,迅速波及鼻、上腭、下颌、眼眶及咽部,甚至可能穿孔。
  2.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的出现,与黑热病病程长短,严重程度,肝脾肿大程度,或已经存在的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程度均不呈平行关系。
  3. 肺炎:多见于儿童患者。临床表现虽如一般肺炎,但起病多凶猛,发热可达4l℃。呼吸困难、紫绀循环衰竭昏迷、惊厥皆不少见。

疾病预后

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特效治疗有很大关系。

疾病治疗

一般治疗

病人应卧床休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严重病人特别是合并急性粒细胞或走马疳者,最好住单人房间,居室紫外线消毒以防交叉感染。一般情况差者可予输血。[4]

化学治疗

  1. 葡萄糖酸锑钠:一般采用6日疗法,总剂量按体重计算(一般用量为:成人总量为120~150mg/kg,儿童的总剂量为200~240mg/kg,均分6次给药,每日1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2. 两性霉素B:(AmB)0.5mg(/kg.d)×14d;AmB 毒性较大,常引起发热、贫血肾损害低血钾及心肌损害等。大剂量可致永久性肾损害,小剂量毒性低。目前认为<20mg/kg对黑热病患者是安全的。WHO推荐的总剂量是1~3g(于忠省,1997)。

并发症的治疗

凡有走马疳,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肺炎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足够的抗生素治疗,需要时可多次少量输新鲜血并注射丙种球蛋白。

疾病预防

  1. 及时治疗病人。
  2. 发现病犬,应予以杀灭。
  3. 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白蛉。
  4. 个人防护 防止白蛉叮咬.

专家观点

  1. 在白蛉季节到上述流行地区要重视个人防护。
  2. 黑热病是我国“传染病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当地的流行情况,当地的防疫部门最了解,当地医疗机构的医疗经验也比较丰富,患者最好在当地治疗。

视频

黑热病防治知识

视频

黑热病引起发热诊断要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