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獼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黑冠猕猴 [1](学名:Macaca nigra):为猕猴属下的一种,尾短,眉突出,脸黑裸露,吻长而扁平。其通体大部分为黑色,头顶有一缕竖起的毛发。大小和狒狒相近,体长45厘米至60厘米,尾长1-3厘米,重5至10公斤,寿命约25年。杂食性,食物包括果实、树叶、昆虫、鸟卵等。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及临近的岛屿。
形态特征
黑冠猕猴是中型到大型的猴子,雄性头体长48-60厘米,雌性头体长44-55厘米;尾长1-3厘米;雄性体重5.9-10.4千克,雌性体重3.6-5.5千克。下身体敦实,尾巴短小。体色全黑,体毛短而浓密,脸颊很长,眼睛为棕色。臀部有明显的独特的粉红色,雄性面积小,呈心形;雌性面积大颜色较深,呈圆形。鼻梁突起如山脊。体毛相当柔滑,头顶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朋克式的鸡冠,这也是它通用名称的来历——黑冠猕猴。
栖息环境
黑冠猕猴栖息环境广泛,属于一种珍稀猕猴,它们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北部。它们与世隔绝,但并不是独居动物。
生活习性
冠毛黑色猕猴多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群居。在地面与在树上同样敏捷,善于游泳。是社会猴子,它们在野外数量下降之前,往往出现多达100只的族群。如今,只能看到较小的群体了。白天,分成10到25人小单位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的雄性负责警卫并防止严重的打斗发生。族群成员间相互梳理皮毛和发出呼噜声,表示关系友好,成年雄性黑冠猕猴打“哈欠”,显示其巨大的犬齿,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避免冲突 。
食物包括无花果、其他水果、植物树叶、昆虫、老鼠、螃蟹和蜥蜴。有时食物不立即食用,但被存储在颊囊一段时间。
地理分布
黑冠猕猴是印度尼西亚地方性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东北部和蓝碧岛(Pulau Lembeh)、布纳肯岛(Pulau Manadotua)和泰丽丝岛(Pulau Talise)及附近的岛屿;并由人类引进巴灿岛(Pulau Bacan)。
繁殖方式
全年可交配,雌性进入发情期33-36天,在此期间可以看到其展示生育能力的肿胀的粉红色臀部。孕期5.5个月,每胎产1仔。寿命约25年。约4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数量减少了80%(至2013年4月)。由于当地的原始森林很多被栽培作物取代,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和高捕猎压力。 在Tangkoko自然保护区有8800公顷,建立了苏拉威西岛黑冠猴自然保护区。以防止偷猎和燃烧树木,保持栖息地的未来。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