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黎明角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黎明角龙是一种恐龙。恐龙是中生代时期[1](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恐龙开始被世人所知[2]

黎明角龙(属名:Auroraceratops)又名曙光角龙,是种基础新角龙类恐龙,生存于早白垩纪阿普第阶的中国中北部。黎明角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亚洲第一个发现的大型角龙类恐龙。

形态特征

大部分的新角龙类具有长而狭窄的口部,但黎明角龙的鼻部较短、较宽。颅骨长达20厘米,相当平坦、宽广。前上颌骨具有至少两对长牙,牙齿上有纹路。头部的隆起处分别位于眼睛的前方,以及下颌的两颊,而生前可能覆盖者角质。这些隆起处可能作为物种内的展示物使用。这些隆起处不太可能作为抵抗掠食者使用。另一个可能的功能则是作为物种内的打斗行为,可能为了求偶或是争执。

黎明角龙体形矮小,属于小型恐龙,体长1.2米,在已知的 767 种恐龙中,体形排在第624位。 与黎明角龙 体形接近的恐龙,有醒龙,可汗龙,羊毛龙异齿龙,何信禄龙,小猎龙等。

物种学史

黎明角龙只有一个种,模式种是皱纹黎明角龙(A. rugosus),又译皱纹曙光角龙,属名中的Aurora意为“黎明”,意指该恐龙在早期角龙类的重要性,也同时以命名者之一的彼得·达德森(Peter Dodson)的儿子Dawn Dodson为名。种名rugosus在拉丁语中意为“表面不平的”,意指该恐龙的泪骨突起,而使得部、颌部表面看起来凹凸不平

种群现状

黎明角龙是由尤海鲁、李大庆、季强、以及彼得·达德森等人在2005年命名。模式标本(编号IG-2004-VD-001)是一个的标本,包含一个接近完整的亚成年颅骨,只缺乏喙骨与头顶头盾。该标本发现于中国甘肃省马鬃山公婆泉盆地的新民堡群。黎明角龙是马鬃山地区所发现的第二种原始新角龙类,第一个为古角龙。

黎明角龙是种原始新角龙类,但有古角龙与辽宁角龙没有的衍化特征,因此为该演化支的一个分支。

视频

黎明角龙 相关视频

恐龙是怎样演化的
中国专家发现白垩纪之后的恐龙化石,恐龙有可能是在南方灭绝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