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花港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花港天主教堂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三女河乡,建于明朝,隶属永平教区(唐山教区)是丰润区最早的宗教村。天主教于1821年传入丰润县,当时教徒不足百人,无正式教堂。丰润县的第一座教堂于1850年在黄花港村建造。

由来

黄花港村原是一片低洼荒地。清代康熙年间,新军屯镇梁庄子村贫苦农民刘德迁居此地开荒。刘德经北京教区的法国神甫张城介绍,在北京宣武天主教堂受洗礼入教。当时民众对外教有反感,一些自感孤立的教民(有本县的,有宝坻、宁河等县的)先后迁入黄花港定居,1850年建教堂,形成了一个县内唯一的天主教村。黄花港教堂原属北京教区,1899年改属永平教区(住卢龙成)。荷兰籍司懋功神甫、文华神甫住堂。1920年,由文华神甫主持,利用庚子赔款之一部,在村北建起了哥德式耶稣圣心堂一座(宽19米,长49米,顶尖十字架高40米)。

建筑堂皇肃穆,配套设施考究,环境十分优美。此后县内小稻地村、西欢坨村、八户村、张秀庄村,相继建起了教堂,均属黄花港本堂区(天主教基层组织)管辖,黄花港教堂成了丰润县天主教的传教中心。

记载

据《丰润县事情》(1939年版)记载:全县有教徒3052名。先后在黄花港教堂主持教务的有:荷兰籍神父司懋功、文华、魏德志、安志平、包德满、葛世光、杨洪恩、华福满等,中国籍神父巴希略、安兆民、安中、兰柏露、王沛如、陈文彬、兰华庭、刘景生、陈福庭等。

解放前,黄花港村人全部奉教,据1985年统计,全村240户仅有6户不奉教。黄花港教堂再近百年中造就了众多神职人员,仅黄花港村人就有神父8人,计刘景和(唐山教区荣休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委员)、谢博思(唐山教区副主教)、刘景生(曾任秦皇岛教堂神父)、兰华庭(任卢龙教堂神父、黄花港教堂神父、丰润政协委员)、赵贵(曾任卢龙、滦南、迁安等县教堂神父,后省公安厅任职)。苏百钧(曾任卢龙教堂神父)苏百龄(曾任卢龙、迁西、山海关、唐山等地教堂神父,1966年“文化大 革命迫害致死)、苏百勤(曾任石家庄教区神父,唐山教区神父)。此外上有修士16人,修女15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黄花港天主教受到了严重摧残。1967年,造反派将堂皇秀丽的大教堂拆毁,把神职人员和一般教徒当做牛鬼蛇神,进行残酷的批判斗争,教务活动处于低潮。当时,虔诚的教徒能够偷着过宗教生活的不过四五百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活动开始正常化,1985年黄花港重建了大教堂,保证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1995年以后,黄花港村又有四位修士晋铎,即兰宝强神父、刘允山神父、张建林神父、王宝亮神父。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多种传统的风格融合而成,飞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筑技术之一,使教堂摆脱厚重的墙壁也能高耸入云,让教堂的高顶的重量通过飞扶壁而传递到地面,使得大面积的玫瑰窗[2]可以在墙壁上出现,墙壁的承重减轻,大教堂整体也更加坚固。飞扶壁上也满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纪的工匠们内心最在乎的是,让上帝看见他们的用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