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败酱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台湾中医药资讯网 |
黄花败酱草(学名:Patrinia scabiosaefolia)为忍冬科败酱属的植物。
别名
苦菜(江西、湖北)、山芝麻(山东蒙山)、麻鸡婆(江西新建)、黄花龙芽草、黄花苦菜(浙江西天目山)、将军草(江苏云台山)、野黄花、野芹(黑龙江)、女郎花(日本)。
异名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 var. hispida (Bunge) Franch.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茎生叶对生,羽状深裂或全裂;复伞房花序顶生,秋季开黄色花。揉花和根,有败陈豆酱气味。
分布
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青海、新疆、西藏、除宁夏、广东的海南外、全国各地均有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下、路边、林缘、灌丛中以或田埂边的草丛中。
药用
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其同属植物黄花败酱、狭叶败酱及岩败酱,也可作同类品入药。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1]
临床应用
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处方用名
败酱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参考文献
- 昆明植物研究所. 败酱.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