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鹤峰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鹤峰县

鹤峰县,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的东南部,与湖南省毗邻。地处东经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古称拓溪、容米、容阳,曾是容美立司治所,1735年改土归流后先后设置为鹤峰州、鹤峰县。县境东西长85千米,南北宽67千米,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2016年)。辖6乡,3镇,政府驻地容美镇。

鹤峰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先后被定为国家一类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拥有国家级烈士陵园——满山红烈士陵园。2016年,鹤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GDP)59.9亿元,同比增加8.2%;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鹤峰县退出贫困县。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建制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始名鹤峰,置直隶州,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升直隶厅,隶属施鹤道,直属湖北布政使司。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厅为县,直隶于湖北省。民国四年(1915)属荆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属施鹤道。民国十七至二十二年(1928~1933)创建苏维埃政府,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边苏维埃联县政府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解放后属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

1980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土家族自治县,仍属恩施行署。

1983年8月19日,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鹤峰土家族自治县,仍然称鹤峰县。

1996年初,鹤峰县面积2886平方千米,人口约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2万人,占51%,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6480人。辖2个县辖镇、9个区,11个区辖镇、30个乡:容美镇、走马镇;白果镇、北镇镇、堰垭镇、铁炉镇、五里镇、燕子镇、下坪镇、邬阳镇、中营镇、北佳镇、太坪镇、楠木乡、阳河乡、大典乡、锁坪乡、江口乡、马家乡、杨柳乡、寻梅乡、六峰乡、下洞乡、潼泉乡、清湖乡、东乡乡、桃山乡、荞云乡、溪坪乡、留驾乡、两凤乡、高峰乡、小园乡、栗子乡、麻水乡、高原乡、岩屋乡、桃子乡、茅坪乡、茶园乡、官屋乡、茅坝乡、三岔乡。县政府驻容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鹤峰县总人口220187人,其中(2个镇、8个乡):容美镇40826人,走马镇47129人,铁炉乡15039人,五里乡22225人,燕子乡22501人,下坪乡15177人,邬阳乡16067人,北佳乡14180人,中营乡9895人,太平乡15762人,八峰开发区1386人。

2001年,撤销中营乡、北佳乡,合并设立新的中营乡。2004年末,鹤峰县面积2926.3平方千米,总人口215843人,辖2个镇、7个乡,5个居委会、198个村委会。2005年末,鹤峰县辖2个镇、7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199个村委会。

2006年3月15日,湖北省民政厅《关于鹤峰县设立铁炉白族乡的批复》(鄂民政发[2006]7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鹤峰县撤销铁炉乡,设立铁炉白族乡,以原铁炉乡的行政区域为铁炉白族乡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朱家台。

行政区划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角,四境毗邻县市:东北五峰县,东南与正南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西部宣恩县,西北恩施市、建始县,北部巴东县。县境东西长85千米,南北宽67千米,总面积2892平方千米。

地形

鹤峰县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鹤峰县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于5度的平地24.8万亩,占地表总面积的5.7%;6—15度的缓坡地52.7万亩,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万亩,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万亩,占34.6%;36度以上的险坡地66.6万亩,占15.4%。鹤峰县划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为低山。

气候

鹤峰县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匀。雾多,蒸发小,湿度大。地表高差悬殊,切割深、立体气候显著,低山温润,中高山温和,高山温凉,春季平均90天,由低山到高山逐渐增加,冬季平均153.3天,由高山到低山逐渐减少。 日照时数低山年平均1253小时,中高山年平均1342小时。1~2月最冷,7~8月最热。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低山40.7℃,中高山35℃,高山30.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低山-10.1℃,中高山-10.5℃,高山-22.1℃。无霜期低山年平均为266天,最早初日2月14日,最晚终日12月23日,中高山年平均约200天左右。

春季降水570~590mm,占全年的27~31﹪。夏季降水743~954mm,占全年的43~45﹪。秋季降水371~470mm,占全年的20~22﹪。冬季降水97~138mm,占全年的5.6~6.5﹪。年平均降水量各地在1336.9~2189.5mm之间。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鹤峰县户籍总人口223210人,其中,男性115936人,女性107274人,性别比108.1(女性为100)。年内出生人口2311人,出生率10.35‰,死亡人口1339人,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

民族

鹤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除民族区域自治的土家族、苗族以外,还有蒙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自然资源

水力

截至2011年,鹤峰县境内流程大于3公里以上的河流、沟溪112条,分属澧水、清江和沅水三大水系。 暗河主要分布在溇水各级支流河溪、流域中。高山岩溶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暗河,大都在低山一带又成暗泉涌出。尤以九峰桥河段中出现的暗河为罕见,在全长40余公里流程中,自夹沙起至云南山脚洞中流出。河道明暗相间,九进九出。最长一段暗河长约20公里,堞水南源的深溪河、三路口河下游均进入洞穴成暗河。主要有白水沟泉流,枯水流量约0.3立方米/秒。犀牛洞泉流,洞口枯水流量约0.8立方米/秒。隔子河、七眼泉泉流群,合计枯水流量约0.3立方米/秒。大典河流域计有小岩口、挂子溪、出水洞、公泉、母泉、观音寺泉、浑泉以及北湾、西湾的细流泉群,浑泉最大,常流量约1.0立方米/秒。全县可供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60.5﹪,仅开发可供开发量的3.26﹪。

土壤

鹤峰土壤在成土母岩中,灰岩261.83万亩,展60.7﹪,灰绿色页岩130.14万亩,占0.34﹪,河相沉积物3.54万亩,占0.82﹪,第四季粘土0.81万亩,占0.19﹪。1982年全县通过土壤普查,查实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即为红壤、黄壤、山地棕黄壤、山地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

土壤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出现黄红壤、黄壤,山地棕黄壤。垂直分布明显,阳坡分布的上限比阴坡高100米左右。山地棕黄壤在本县面积最大。在地域分布上,呈树枝状、条带状、星岛状、格网状和扇形分布。耕地土壤大部分缺磷缺硼,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氮、磷、钾、微元素比例失调,氮素利用率低。

林木 种类繁多,有76科、200属、517种。其中乔木80科,114属,249种。灌木32科,89属,228种。植被类型复杂,具有垂直分布的特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垂直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区,20科60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针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高山和高山,29科,77种。暖温带灌木草甸植被,分布在海拔1500~2095米得高山区,21科,47种。 中草药品种1800种以上,分布地域以高山、中高山为主,品质大多优良。主要有天麻、黄连、贝母、续断、厚朴、黄柏 、辛夷花、党参、当归、川杛、大黄、臼术、木桶、云木香、香附、木瓜 。(数据截至2011年)

哺乳类:华南虎、黑熊、金钱豹、豺狗、狼、狐狸、果子狸、九江狸、野猪、蠔猪、刺猬、泥猪、青羊、香樟、猕猴、野猫、狸猫、鬣狗、狗熊、野兔、黄鼠、分鼠、松鼠、竹鼠、田鼠、狗瓘子、蝙蝠、白猸、黄洋狸、水襰、家鼠。

鸟类:鸽子、野鸡、锦鸡、雉鸡竹鸡、野水鸭斑鸠白鹤、灰鹤、鸿雁、岩鹰、鹞鹰、八哥、画眉、乌鸦、白颈鸦、松鸦、红嘴蓝鸦、喜鹊、猫头鹰、褐河、溪鸽、杜鹃、阳雀鸟、布谷鸟、啄木鸟、白鹫鸽、文章雀、眼鸟、山云雀、燕尾、山雀、白麻雀、黄麻雀、鹦鹉、白头翁、燕子、打鱼狼、黄莺、黄鹂、青翠鸟、绿筒子、白鸽子、山查狼、青庄。

鱼类: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齐口裂腹鱼、马口鱼、红翅膀鱼、青鱼、岩花鱼、巴岩鱼、红尾子。溪河及塘堰有螃蟹、虾、蚌、螺狮、鳖、乌龟、黄刺骨、泥鳅、云南盘鱼。

蛇类:青竹标蛇、水蛇、烙铁头、银环蛇、乌梢蛇、蝮蛇、菜花蛇(大王蛇)。

珍稀动物有大鲵、棘蛙、红腹角雉、红嘴相思鸟、麂。

矿产

截至2011年,鹤峰县境内已知矿物31种,矿区矿点89个。矿藏中非金属矿储量大,矿区集中,便于开发利用;金属矿种较多,储量小,多为共生矿床,矿区矿点分散。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矿、黄铁矿、煤矿、石灰石、百合石、高岭土。金属矿藏主要有铁矿、金矿、银矿、钒矿、钼矿、铀矿。

经济概况

综合

截至2012年,鹤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GDP)349664万元。全县人均县域生产总值17435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73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55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97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2∶39.6:34.2调整为24.5∶40.3∶3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5112万元,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016年,鹤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GDP)59.9亿元,同比增加8.2%;全县63家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上报产值达9517万元,产值过亿元企业已达21家。销售产值达到58.9亿元,同比增加8.8%,产销率98.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5.5%,上缴税金3903万元,同比下降21%。工业投资完成122462万元,同比增加1.6%。 [2]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鹤峰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776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4740万元;畜牧业产值39183万元;林业产值16526万元;渔业产值14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0万元。年末耕地总资源20.74千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6.07千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6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81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84千公顷。

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第二产业

截至2012年,鹤峰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372万元。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2072万元;实现产值329758万元。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215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30.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355万元。

第三产业

建筑业

截至2012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582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25.6%,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1.1%。建筑资质企业完成产值46706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2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截至201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963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和非农户项目投资23199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1968万元。农村私人投资40000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69.0%。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0720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7.9%。

商贸旅游

截至2012年,批发零售业和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5172万元,占第三产业的20.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00万元,比2011年增长15.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30760万元,住宿餐饮业14040万元。鹤峰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54万元。

财政金融

截至2012年,鹤峰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8万元。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6600万元,税收收入13013万元。财政支出135992万元,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6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838万元;教育支出24067万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955万元,比年初增加68958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4951万元,比年初增加4929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5375万元,比年初增加1295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67142万元,比年初减少4098万元;中长期贷款158233万元,比年初增加17057万元。

社会事业

交通

截至2012年,鹤峰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2012年公路总里程2144.7公里。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020万元,同比增长11.6%,占第三产业的13.0%。客货周转量4277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

通讯

截至2012年,鹤峰县邮电通信业实现营业收入1150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41万户,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57万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1.65万户。

教育

截至2012年,鹤峰县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47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0251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838人,小学在校学生10023人。全县专任教师1493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19人,中等职校专任教师113人,小学专任教师761人。全县幼儿园24所,人数3585人。

卫生

截至2012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9个。拥有病床876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400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55张。卫生技术人员757人,其中,医师300人,注册护士256人。

民生

截至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鹤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8元,比上年增加1849元,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2元,较上年增加686元,增长16.7%。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鹤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盛传不衰;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品位极高;鹤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之一。 鹤峰因历史悠久而神奇。这里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繁衍生息于斯。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雄踞一方,800余载,“在楚蜀诸土司中最为富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

1928年到1933年,贺龙在此建立根据地,使鹤峰苏区成为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建有湘鄂渝黔边区规模最大的满山红烈士陵园,属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就安葬在这里。

传统文化

鹤峰柳子戏

以“柳子戏”冠名的戏曲,好几个省市都有,但其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鹤峰柳子戏。鹤峰柳子戏,又名杨花柳,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鹤峰柳子戏是土司末期从四川梁山一带传入的民间戏曲。主要流传于鹤峰走马、五里、铁炉一带以及湖南省的石门县、张家界市的部分地区,是仅存的土司剧种。1980年,鹤峰走马成立了业余柳子戏剧团。1983年,该团参加了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汇演。

撒尔嗬

撒尔嗬是流行于清江流域悼念亡人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跳撒尔嗬,又称“跳丧”、“打丧鼓”。土家族跳撒尔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绕棺”。到唐宋时期,撒尔嗬已基本定型,唐樊绰《蛮书》载:“初丧,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瓠白虎之勇也。”至元明清时期,地方史志对撒尔嗬的记载更为完备:“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嘉庆《巴东县志》)

方言

土家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种。明正德年间土司主田世爵“以诗书严课诸男”,随汉文化的传播,土家语逐渐消失。现存的土家语多见于明史、清史和部分志乘典籍中,如人名记载有百俚俾,答谷、田先什用、田墨什用、便切律等,地名记载有容米、百佳、李虎坡、车家营、百思俺等,自称记载有贝锦卡等。当今鹤峰除地名,称谓及部分语序上尚富有土家族语痕迹外,绝大部分均通汉语。

风景名胜

容美土司三洞,即今鹤峰县的万全洞,万人洞、情田洞,是容美土司在战争时期防御的岩洞。

万全洞

万全洞在县城东北二十华里的平山北侧,其洞址在一堵如刀切的绝壁上,崖顶两里许为平山之新烽,是容美土司旧址。洞口下乃万丈深渊,潜水奔腾咆哮而过。洞口呈圆形,入口处为工艺精细的石条垒砌,内有直遁洞底的宽敞走向,台阶还依稀可见。右侧靠入口—上方,有如碉堡的石台,是守洞的关卡。洞内有一兽形钟乳石,泉水泪漓成井,有—花台,台周的坍池完整,有四尺见方的鱼池。洞壁两侧,有不下百处的人工开凿的石埒、百杵,系当年建筑亭台楼阁的佐证。从石埒,石榫的遗迹看,洞内有三层楼的建筑。洞口左侧的石壁上,有一两米见方的光滑石板,石板上镌刻《万全洞记》,可能是改土归流在急,而未刻成记文。据记载,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带领土民建成亭台楼阁和入洞栈道,以此作为防守堡垒。雍正年间,清兵进入容美时,宋代土司田旻如在洞内自缢。这里不仅是当年土司的防御工事,而且是土司藏书之处,清代诗人顾彩,就曾亲临洞中,会见土司田舜年,并写下许多诗篇。

万人洞

万人洞地处龙溪潭头。龙溪是一巨大伏流,由此出口。洞前是一堵巍峨的城门,城门后有一道石墙,为石条砌成,城墙把石洞封得很严密。洞内宽敞空旷,顶部有涓流滴落,泉滴之声如击钿而歌。钟乳石鳞次栉比。洞中有一石碑,镌刻土司田舜年的诗作《万人洞记》。田舜年是土司中很有文学修养的一个土司。他著有《二十一史纂》和许多散文诗歌。这座山洞建于清顺治年间,为土司田甘霖所建,以后又加以续建。

情田洞

情田洞在离县城三十余里的太平乡集镇附近。有一座怪石嶙峋,拨地而起的绝壁,石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十多个洞口,而正中一洞为最大,其顶部镌有“情田洞”三字。主洞和侧洞的洞口都垒有石堡,显然是守洞的防御工事。中洞深而长,洞门外的石壁上刻有《情田洞记》,在一个侧洞中,还有著名的梳妆台。据传说,当年土司被迫退守在洞中作战时,妇女们困于侧洞,因而得名。

屏山风景区

屏山,因山顶平旷、山侧屏立而得名。容美土司在屏山建造有规模宏大的爵府建筑群,迄今存有爵府、老街、万全洞等遗址50余处,出土过上千件历史文物。2006年,容美土司遗址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吊脚楼星罗棋布、土家摆手舞、情歌对唱、哭嫁歌等历久弭新,以“咂酒”“甩碗酒”“四道茶”为代表的民俗独具特色。三百多年前,顾彩在《容美纪游》发出了“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的喟然慨叹。

五龙山

五龙山位于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潼泉管理区嵋坪村境内,距县城约40公里。五龙山主峰海拔888.8米,只有一条独路可以登顶,四周皆为悬崖。形态各异的五座巨型石柱,形似五条巨龙紧紧围绕主峰,因而得名五龙山。其重要景点有观音坐莲、石门、龙寇一炷香、一对蜡、断山桥、蒋庄岩、三义洞、仙女洞、龙女洞、犀牛洞、洞中树、仙龙爬壁,还有温泉、七眼泉等奇景。

董家河景区

董家河景区位于鹤峰县燕子乡县境内,距离鹤峰县城45公里,距五峰柴埠溪景区120公里,离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张家界170公里;这里到世界第一面板堆石坝的水布垭不到60公里;董家河景区自2006年开发,是2009年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董家河景区最独特的地方在于这里典型的坡立谷地貌, “九进九出”董家河坡立谷是世界已知的最大坡立谷,比南斯拉夫发现的六重坡立谷还多三重。坡立谷一词源于南斯拉夫语,原意是田野,地貌上是指大型的岩溶盆地,这种大型盆地四周多被峰林石山围绕,谷坡坡陡,横剖面呈槽形,故又称槽谷,俗称“坝子”。

五里坪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恩施州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苏区巷(又称老街)。旧址以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为主体,包括23处重要革命旧(遗)址。特委机关驻街后约一里之遥的紫荆村,联县政府及所属党、政、军、群工作机关、后勤机关均分驻五里坪老街,还有的驻在街附近的乡下。1931年9月20日,国民党军队石门罗效之等部发动对湘鄂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重兵进犯五里坪,特委和联县政府转移至东乡及桑鹤边界的黄莲溪一带。

满山红纪念园

满山红烈士陵园即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国家2A景区,是全国110所国家级烈士陵园和全国三十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景点之一,位于鹤峰县城溇水河畔。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湘鄂边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贺龙元帅胞姐贺英等革命英烈长眠这里。

地方特产

葛仙米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遂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嗍丢

“嗍丢”是一道鲜为人知的容美土司秘菜,成形于明末清初,源于土家先民的奇思妙想。“嗍丢”即把用香料拌过的小石头放入口中吮吸品味,尔后吐出丢弃,由此可见其奇特之处。

这道菜一直为容美土司所独有,是历代土司最为钟爱的菜肴之一,由于没有流传于民间,所以鲜为人知。据说历代土司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长期食用此菜。虽然人们只吮吸了“嗍丢”中香料的味道,并随之将小青石丢掉,但这种小石子是产于鹤峰县境内水蛟蝉溪边。

灰灰菜

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长于地边、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后。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

红茶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白果民族茶厂有史以来就是中国四大红茶之一“宜红”的主产区,出口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级外等6个花色产品。

所获荣誉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

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视频

参考资料

  1. 鹤峰县.鹤峰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