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鸮鹦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鸮鹦鹉(学名:Strigops habroptila;毛利语:kākāpō,意为“夜鹦鹉”)是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布上黄绿色的细点,地栖且不会飞行,是新西兰的特有种。鸮鹦鹉在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现在他们不同的传说及民间传奇之中[1]。其学名来自希腊语的strigos:鸮的,为strix一词的属格、ops:面孔、habros:柔软的,和ptilon:羽毛。即拥有的面孔、羽毛柔软的鸟。

形态特征

鸮鹦鹉是一种肥大而浑圆的鹦鹉;雄性成熟期时体长可达60厘米,重2至4公斤,它脸上有鸮形目独有的面盘羽毛排列,有独特的感受器羽须、大而灰的、短腿大脚、翅膀及相对短的尾巴

它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体型冠绝同类、夜行性、草食性,表现出两性异形的身体结构,基础代谢率缓慢,雄性不负责照顾幼小,也是唯一一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实行求偶场交配模式的鹦鹉。有研究指它也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普遍相信可达60年或以上[2]。从其解剖结构中得知,它象征了部分鸟类进化的趋势—降落于海岛后,拥有丰富的食物及极少的天敌,飞行能力并不符合热力学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龙骨消失,体型变得壮硕强健。

进化历史及现状

鸮鹦鹉的祖先在史前时代就移居新西兰。在没有哺乳类猎食者的情况下,它们失去了飞行能力。自波里尼西亚欧洲殖民者引入如等生物后,鸮鹦鹉的数目开始大幅下降。打从1890年开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见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实行的全国性鸮鹦鹉复育计划。2005年11月,全新西兰余下的鸮鹦鹉仅在四个无捕猎者的地区活动并得到严密监管[3],包括茂伊岛乔基岛、科德菲什岛及安克岛。而在新西兰南面峡湾区的两个岛屿,雷索卢申岛及塞克勒特里岛上,大规模的海岛恢复活动正在进行,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境予鸮鹦鹉居住。现时鸮鹦鹉是全球最接近灭绝的物种之一,但其复育计划成功使该物种在超过半世纪只余不足50只个体的情况下,终在2009年3月期间突破100只。至2018年4月,鸮鹦鹉的数量终提升至149只[4]

生活习性

鸮鹦鹉昼伏夜出,日间栖息于大树庇荫下或地上,到了晚上才在它们的领域徘徊。尽管不能飞,双翼也不是全无用处,透过展开双翅它们能轻微滑翔,并提供平衡及制动力。此外它们发展出强壮的双腿,善于攀爬,能登上高耸的树冠,移动时则利用快速轻摇的步姿走上好几公里的路[5]。雌性在孵卵期间,每晚仍会在一公里范围内寻觅食物,并来回两次。

鸮鹦鹉在面对危机或生命受威胁时会有一种作用不大的习性,就是会全身僵硬,一动也不动。它们希望利用一身保护色,透过不动的姿势来隐藏自己于附近环境之中。这种技俩用以应付它们主要的原生天敌—哈斯特鹰(已绝种)非常有效,但自从人类带来并不以视觉而重用嗅觉的捕猎者的出现,如哺乳动物后(等),它们这种技俩反而加快它们被捕捉的机会。

视频

鸮鹦鹉 相关视频

性新西兰-见过蠢萌的鸮鹦鹉吗?遗憾的是它们也快要灭绝了!
生命的力量 鸮鹦鹉

参考文献